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注重创新
——专访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
新华社日内瓦7月5日电(记者 吴陈 王礼陈)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吴红波5日在日内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要走创新之路,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此外,政府、企业家和公众都应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同时重视绿色技术的发展。
吴红波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2013年实质性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会议的主题主要是探讨科技、创新以及文化的潜力对促进可持续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吴红波说,科技、创新的基础是教育,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在普及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而很多中等收入国家虽然普及教育已做得较好,但创新意识缺乏,长期处于“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在普及教育的过程中要提倡创新精神。
吴红波说,今年经社理事会的目标第一是提高国际社会对科技、创新和文化的重视程度;第二是交流相关经验;第三是提出建议和倡议。
“与会者对于科技、创新和文化如何为可持续发展服务提出了很多想法和建议,其中很重要一条是把科技、创新等理念融入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吴红波说。
他说,目前离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最后期限还有两年多时间,回顾这些目标的实现情况,可谓“喜忧参半”。
一方面,在减少绝对贫困人口、降低饥饿人口比例、改善城市贫民生活卫生状况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环境、妇女和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努力;同时,发达国家承诺的给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在过去两年持续下降,这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是很大的打击。
吴红波说,千年发展目标中到了2015年尚未实现的部分还将在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中继续完成,扶贫继续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核心内容已经是联合国所有成员的共识。
2012年8月1日,吴红波就任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吴红波说,自己目前在联合国主管的发展领域的工作与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在很多方面高度契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在研究的问题也是中国面临的问题。
“作为中国籍的联合国高级官员,这是难能可贵的挑战和机会。我感到自己特别幸运,我在联合国主持这方面的工作,相信能为中国提供有益的经验,也希望并欢迎中国经济社会方面的专家学者多多参与到联合国的讨论中来,这对中国将来长远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2013年实质性会议7月1日至25日在日内瓦举行。实质性会议每年7月举行一次,会期约4周,在纽约和日内瓦交替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