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图片新闻
 
“污染经济”:生态文明难以承受之伤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7月08日 10时38分   来源:新华社

    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凤山镇糯米滩水电站,三股碱性流水注入下游龙江河稀释中和遭遇镉污染的河水(2012年1月29日摄)。7月7日,在贺州市贺江合面狮段水污染事件新闻发布会上,贺州市相关负责人称已基本找到污染源,位于贺州市贺江马尾河沿岸的部分企业虽然已经“人走厂停”,但流出来的污水中重金属仍然超标。从广西贺州市贺江马尾河段河口到广东封开县110公里河段,不同断面污染物浓度从1倍到5.6倍不等,威胁沿江群众饮用水安全。广西龙江镉污染阵痛还没有完全消失,贺江水体污染事件又突如其来。频繁发生的水体污染事件,深深触痛公众神经。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已成广泛共识与发展目标的今天,“污染经济”到底还有多大规模、多大能量?我们还要为“污染经济”付出多少代价? 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的存在,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他们无疑曾在支撑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之而来的一起又一起水体、空气、土壤污染事件,使这种“顾头不顾尾”的落后发展方式的弊端暴露无遗。彻底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和方式,坚决向“污染经济”说“不”,如今已刻不容缓。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7月7日,在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步头镇步头村贺江江面上,两名网箱养鱼户在打捞被污染的死鱼。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在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永权村肯任屯,一名村民在介绍遭遇重金属污染后土地板结情况(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凤山镇糯米滩水电站,消防人员在向处理池投放物料稀释中和遭遇镉污染的河水(2012年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在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永权村肯任屯,一名村民从一片被污染后无法再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边走过。这片接近30亩的土地被污染前种植的是甘蔗,现在一片荒芜(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相关链接
· 胡春华朱小丹对贺江上游发生水体污染事件作批示
· 广西贺江污染河段约110公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