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7月24日电(记者周润健)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2012)显示,76.3%的未成年人承认遭遇过网络“不良信息”,58.9%的人将其频率认定为“偶尔有”。
本次调查显示,网络不良信息主要来源于广告、视频和游戏,尤其是广告,63.2%的未成年人表示这一渠道是不良信息的最主要来源。
未成年人认为“不雅图片”是不良信息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占66.5%),其次是“暴露视频”、“暴力游戏”、“虚假广告”等。
调查显示,85.7%的未成年人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有不同程度的不舒服感觉,其中,38.8%的人感觉很不舒服,对比来看,女性未成年人对不良信息的不舒服感觉更为强烈。
参与本次调查的专家表示,这说明,泛色情信息(以图片为主)在互联网上还普遍存在。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成熟,鉴别力低,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和遭遇伤害。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有关部门还应该持续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净化互联网环境。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系列调查”由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中国社科院青年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机构共同完成。自2006年起,每年对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进行跟踪调查。
此次调查是该系列调查的第六次,历时半年多,对象主体为年龄在10岁~17岁之间的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在校学生及其家长,在北京、黑龙江、内蒙古、江苏、福建等10个省区市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