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走南闯北“铁麦客”:辛苦钱越来越难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7月27日 18时53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银川7月27日电(记者张亮)今年麦收已近尾声,记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一些小麦主产地遇见不少返乡的“铁麦客”,他们纷纷“吐槽”:如今“铁麦客”走南闯北的苦还是一样地受,但是利润不断下降,钱越来越难赚。

    宁夏平罗县陶乐镇的农机手何学锋今年5月底就南下跨区域作业。5月24日,他和另外两个同乡农机手一共花了近一万元钱把收割机拖到湖北监利,然后边收割边北上。途经河南、河北、陕西、甘肃,直到7月中旬才回到宁夏。

    虽然不像以往麦客背着干粮袋、镰刀转战南北,但是这些“铁麦客”的麦收之路仍十分辛苦。“除了下雨天,哪里舍得住旅店,要么在车上睡,要么直接在地里睡。”何学锋和他的同伴几乎一路风餐露宿。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从事跨区域农机作业的何学锋算是“铁麦客”中的老把式,以前虽然辛苦,但是每年外出一趟就能收入三四万元。可近两年,他却动了退出的念头。

    “九十年代我割一亩麦子收40元钱,现在一亩还是四五十元钱,但是司机人工费一天要200元,柴油价钱更是翻几倍。今年出去一趟最后落到自己手里的最多2万元。”何学锋说。

    不仅利润下降了,“铁麦客”的活也不如以前好找了。近几年农机补贴的力度很大,刺激了农机购买市场。记者了解到,政府补贴额能占到农机总价的30%左右,一台十六七万的收割机补贴额最高能达到5万元。各地农机保有量不断增加,对“铁麦客”的需求也逐渐降低。

    农机手郭伟军往年回到宁夏收完小麦后还要往北转战到内蒙古,今年7月初他回到老家平罗就“歇了”:“内蒙古那边打电话说,收割机在那扎堆了,一台机器最多能收2亩地。前几年走到一个地方,起码得干上一个星期才转移,现在农机多了,一个地方最多待3天就没活了。”

    钱不好赚,活不好找,有着古老历史传统的麦客是否会消亡?宁夏农牧厅农机局局长王林认为,小麦在全国范围内的成熟时间跨度较大,这一天然条件决定了“铁麦客”存在的必要性。家家户户都买农机,既浪费资源,又不现实,跨区域作业提高机械利用率,降低农户生产成本,是一种科学的收获方式。

 
 
 相关链接
· 农业部:全国已收获冬小麦2.74亿亩 进度过八成
· 截至16日全国收获冬小麦2.74亿亩 麦收进度过八成
· 河南麦收整体结束 机械化水平创历史新高
· 河南省麦收基本结束 机收率达到98%创历史新高
· 农业部:全国已收获冬小麦2.1亿亩 进度过六成
· 抢字当头 颗粒归仓 —全国麦收进度过六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