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藏阿里8月7日电(记者贾启龙)驱车出什布奇哨所,沿山路向西不足十公里,什布奇村就映入眼帘。
这个位于中印边境最前沿的藏族村落坐落于半山腰上,梯田里成熟的青稞在山风的吹拂下,如滚滚波浪直逼眼前。成片黄杏、苹果等树,将一座座藏式小院巧妙地掩映于其间。什布奇村也因这茂密成林的美景,有着“世外桃源”的美称。
正是印证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古理,什布奇村的致富渠道不是青稞,而是这漫山遍野的果林。每年夏,大量水果商贩涌入村里收购水果。仅村民阿玛一家,去年卖水果就收入十几万元。
除了销售水果外,村民们还将多余的水果以传统手艺,酿造成低度的水果酒。“酒香不怕巷子深”,每年夏,札达县的商家就提前与村民签订了收购合同,酿好美酒的村民,只需坐守家门等待商贩们前来收购。
什布奇村村民共计346人,大部分都留在了家里,打马草、看牧场、栽果树、种青稞。“在村里与在外打工收入差不多,大多数年轻人选择留在村里。”单增群培介绍说。35岁的单增群培是什布奇村的村长,同时兼任什布奇哨所护边员。
什布奇村仅有一个泉眼,虽能保证村民的日常用水,但浇地却不够。“我们打算建条水渠。”单增群培说,“如果能从半山腰开条渠,将桑巴河里的水绕村一周,再引入农田,村民们将会种植更多的经济林果,收入也会更多些。”
每年十月中旬,什布奇村最为热闹,旅游、通商的人络绎不绝。商人们会带着藏毯、粮油、红糖等货物,翻过海拔3500米的博珠拉山口来到这里。村民们则牵着成群的牛马,与商人物物相易。
这些年,什布奇村还享受着国家给予的多项补助。村民们早就用上了国家提供的太阳能板,每天至少可用电12个小时。今年初,国家还为村民配发了光伏电源。现在,每户村民都用上了电视机、电冰箱等电器。
村庄的所在地处于地震带。今年起,国家大力推行安居房工程,给予每户建房补助,鼓励村民建好房、住安全房。
住在村口的多杰家正请施工队为自家建一座传统藏式建筑。待房建成验收过关后,2万多元的建房补助还会发到多杰的手中。
在村口,记者还遇到了底雅乡书记罗布扎西。“什布奇发展前景很广。”罗布扎西介绍,“这里虽然自然灾害多,可如果让村民搬下山,他们大都不愿意离开故土。”
在这里,冬天路上积雪厚达近2米。过去,村民最怕冬季封山后患病。
“现在就是有病也不怕,什布奇哨所军医水平高得很,经常到村里给大家巡诊。”村民曲美多杰说。前不久,他在打马草时不慎将小腿动脉割破,生命危在旦夕。哨所军医连忙赶到村里为他止血,为地区医院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大家现在生活很幸福,没事时到县城买些东西,看看上学的孩子。”村民曲宗卓玛说,“闲暇之余,村民还会受邀到什布奇哨所组织文艺联欢,军民像一家人那样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