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甘肃舟曲8月8日电(记者 姜伟超、石昊)再次走进舟曲,正值暮夏。放眼望去,白云掩映下,群山四合,青翠欲滴。
3年前,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让舟曲这个藏乡小城承受了太多不能承受的伤痛。随着家园的重建,舟曲人把这种伤痛化为了前进的力量。
经过3年重建,从物质基础到精神文化,舟曲已经站到了腾飞的新起点上。
重建项目全面完成
一进入舟曲县城,迎面而来的是一排排崭新的建筑,新建成的安置小区、商厦、市场里人来人往,宽阔的县城主干道紧挨着欢腾的白龙江,路边标准化建设的休闲区和步行区里,大人们正在带着孩子玩耍。
3年重建、3年等待,眼前的一切仿佛梦幻,但又那样真实。3年前,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将舟曲县城毁于一旦,1500多人遇难,半个县城成为废墟。
转入重建阶段后,甘肃省交通、国土、水利、城建等部门迅速进入舟曲,灾害治理、生态恢复、城镇建设等8大类170个项目的建设拉开大幕。
“目前舟曲重建项目已经超额完成,受灾群众全部入住老城区和新城区新房,配套设施也已经竣工交付使用。”舟曲县县长石华雄说,新舟曲交给舟曲人民的除了新房外,还有全国一流的防灾减灾能力。
“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重建中,在国务院相关部委及甘肃省国土、气象等部门的对口支持下,舟曲县结合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建成集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预警于一体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现在从出现警戒降水到村民接到预警,整个过程在5到10分钟以内。”舟曲县抗旱防汛指挥部工程师严洁全说。
今年进入汛期后,舟曲连续遭遇强降雨,部分乡镇出现山洪泥石流灾害,房屋、道路及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由于预警及时,受灾乡镇的群众及时撤离,没有一人因灾伤亡。
石华雄介绍,经过3年的重建,已完成重建项目186个,投资52.85亿元,重建中规划外又追加项目16个,投资2.65亿元,目前舟曲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新舟曲带来新生活
天边刚露出一丝光亮,城关镇东城社区62岁的居民杜彩芸便和一些老姐妹陆续集中到了三眼峪开始跳舞晨练。3年前,山洪泥石流从这里一泄而下堵塞白龙江,而今三眼峪已经变成了公园,成为了人们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和孩子们放学后乐园。
杜彩芸家在3年前的泥石流中被冲毁,老伴遇难,她和两个儿子幸存。杜彩芸告诉记者,重建的房子建好后,她分到了一套,就在三眼峪的边上。住进新房后,镇政府又给她办了低保,两个儿子也贷款买了车跑运输,现在已经不为生活发愁。
舟曲县城关镇北街村村民张吴成弟兄三个在泥石流灾害中失去了8个娃娃,巨大的悲痛把全家拉入绝望的深渊。再次见到张吴成时,他正在安置房小区里逗弄着一个小男孩玩耍,笑声朗朗。
张吴成告诉记者,灾后在计生部门的帮助下,他们兄弟又生了孩子,现在他的娃娃已经2岁,家里又有了奔头。“我现在开了一家五金店,收入还行,灾难忘不了,但日子总要向前看。”
石华雄介绍,舟曲县将受灾的失地农民和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纳入低保,并优先安排公益岗位,保障生活;未失地的农民则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林果、种植等生态产业,并给予补贴。
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一个都不能少
江盘乡云台村41岁的村民闫露海在泥石流灾害中家里房子被毁。在乡政府的引导下,今年全家2亩农田全部退耕还林改种了核桃,树下套种中药柴胡。
闫露海告诉记者,仅柴胡一项每年就能带来4000多元的收入,这是一直只知道种玉米小麦的他万万没想到的。退耕还林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让闫露海从农活中腾出身来,在附近打零工。
舟曲县林业局退耕还林项目负责人王了得介绍,重建中,舟曲把灾害防治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推行退耕还林和产业转型。截至目前舟曲自筹资金新完成3.5万亩退耕还林,涉及50多个贫困村,大批农民在退耕还林和转变种植结构中受益。
石华雄说,无论是为失地农民再就业提供扶持,还是退耕还林转变农民收入模式,都是希望把扶贫开发、防灾减灾和生态治理结合起来,为舟曲探寻一条长远发展之路。
据介绍,国务院的重建规划给舟曲安排了包括农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基础设施、扶贫开发等在内的40个产业发展项目,投资3.51亿元,重点用于农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基础设施、特色加工业、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目前舟曲产业已完成投资3亿多元。
舟曲县副县长房小东介绍,灾后重建也为灾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1元,比2010年增长3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673元,比2010年增长43%。
根据扶贫规划,2015年舟曲农民人均收入将达到5740元,实现脱贫的目标。

舟曲大型泥石流灾后重建综述:敬畏自然 科学重建
新华社甘肃舟曲8月3日电(新华社记者 姜伟超 白丽萍)两年前,我们担心,地质灾害隐患众多、空间极度狭小、自然承载压力极重的山沟里该怎样重建舟曲。舟曲重建,既要盖好房子,还要和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大自然摆在国家、甘肃省和舟曲人民面前的一张充满挑战的考卷。
如今,经过两年科学重建,一个新的舟曲已化茧成蝶,展翅待飞!
舟曲重建重在打造防灾减灾体系
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多重灾害叠加。重建后的舟曲怎样预防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再次发生?在一开始,中央就定下了着力抓好灾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指导思想。 >>>详细阅读
舟曲灾后重建完成投资80.9% 79个项目完成建设
新华社甘肃舟曲8月1日电(记者姜伟超 白丽萍)1日,甘肃省舟曲灾后重建前方协调指导小组通报了舟曲灾后重建进展情况。截至目前,舟曲灾后重建已完成规划总投资的80.9%,有79个建设项目完成建设内容。两年前被泥石流几乎摧毁的山城开始向人们展露出美丽的身姿。
记者在舟曲看到,崇山峻岭间,一批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相继完工或正在建设。在曾经的泥石流废墟上,一栋栋、一排排各具特色的新居整齐矗立,构筑起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据舟曲灾后重建前方协调指导小组介绍,舟曲灾后重建规划总投资50.2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40.6亿元,占总投资的80.9%;全部的170个重建项目中,有79个建设项目完成建设内容。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