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蛟龙”下潜考察太平洋一处“自然保护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15日 22时02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向阳红09”船8月14日电(记者余晓洁)“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4日(北京时间8月15日)下潜至太平洋一处“自然保护区”,进行海底近底观测并拍摄高清视像资料,最大下潜深度5226米。

    所谓“自然保护区”是指国际海底管理局在太平洋各国勘探合同区四周划定的“环境特别受关注区”。这样的区域共有9块,不允许进行采矿活动,主要用于科研人员比对采矿区和非采矿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蛟龙”号此次下潜拍回的视频资料里清楚地记录了生活在这处“自然保护区”的海绵、海葵、水螅、珊瑚、花海鳃、长须虾、海参、海百合、海星以及多种巨型原生单细胞动物。

    本航段首席科学家王春生说,这里生物物种很丰富,种类跟位于东北太平洋的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东区非常相似,且巨型原生单细胞动物较丰富。这说明这些生物可以多地安家,将来采矿不会给物种带来毁灭性打击。

    “蛟龙”号2013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总指挥刘峰说,“据了解,以前鲜有国家对国际海底管理局环境特别受关注区进行本底调查。我们会把今天‘蛟龙’号在这里拍摄到的珍贵视像资料提交国际海底管理局共享。中国利用海洋资源一贯坚持开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蛟龙”号的第67次下潜,3名下潜人员均是“80后”,分别是主驾驶唐嘉陵、工程技术专家杨波和本航段最年轻下潜科学家、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鹿博博士。

    现场指挥部决定,船上时间15日开展表层生物拖网和多管地质取样等常规作业,初步计划16日继续在环境特别受关注区进行第68次下潜。

 
 
 相关链接
· “蛟龙”号在国际海底管理局一环境特受区下潜
· “蛟龙”号在海底爬山 发现山麓生物相对少
· “蛟龙”号在海底爬山 发现山麓生物相对较少
· “蛟龙”完成第三潜将转战魏源海山
· “蛟龙”号完成第三次下潜作业将转战魏源海山
· 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视频连线慰问“蛟龙”号队员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