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6日,在贵州黔南惠水县龙井村,81岁的苗族妇女罗锦妹挑起近20斤的水桶回家。据罗锦妹说,她的两个儿子均外出打工,现只有她一人独自留守在家。入夏以来,贵州大地旱情肆虐,全省已有近半数县城达到特旱等级。在抗旱过程中,挑水、找水、农业生产等都需要大量劳动力。然而目前贵州有大量农村壮劳力通过进城打工等方式离开农村,因此农村留守人口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记者在一些受旱非常严重的村寨中看到,抗旱的主力军竟然大部分是留守老弱妇孺,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孩童都肩挑水桶,迈着摇晃的步伐挑水回家。在抗旱之余,他们还需要承担洗衣做饭、喂养牲口、下地劳作等沉重劳动。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不足已然成为当前抗旱工作中一项棘手的问题。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8月16日,在贵州黔南惠水县龙井村,一名71岁的苗族老年妇女肩挑玉米杆回家。据她介绍,由于今年的干旱,玉米已经颗粒无收,干枯的玉米杆和叶子只能拿回家用于烧火做饭。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8月16日,在贵州黔南惠水县龙井村,52岁的苗族妇女吴大珍背着孙子(前)、81岁的苗族妇女罗锦妹(后)挑着水桶准备接水。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8月16日,在贵州黔南惠水县龙井村,78岁的吴宝凡挑水回家,他唯一的儿子目前在浙江打工,只剩他和老伴留守在家。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