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三北防护林为“黄金玉米带”撑起防风固沙保护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24日 15时47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长春8月24日电(记者 褚晓亮、齐海山、高楠)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吉林省地处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省份,吉林省分布在广袤黑土地上的农田防护林为“黄金玉米带”撑起了防风固沙的绿色保护伞。

    吉林省中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地区。经过多年的三北防护林建设,中西部已基本形成了带、片、网相结合的区域性农田防护林体系,在防风固沙、保土保肥、减灾增产、改善生态环境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生态环境,保证了粮食稳产高产。

    吉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2003—2012年的10年间,全省粮食总产量先后跨越了400亿斤、500亿斤和600亿斤三个历史性台阶。吉林省中西部农田防护林始建于1978年,目前累计营造保存农田防护林近200万亩。

    位于吉林省中部的农安县是著名的产粮状元县,也是吉林省中部地区唯一有土地沙化面积的县份。沙化总面积16万公顷,约占全县面积的30%。同时这个县也是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县份之一。在25081公顷有林面积中,作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农田防护林就占60%以上。

    吉林省中西部一些县市的农民都曾遭遇过这样的经历:春季播种后,一阵大风席卷而来,从下午一直刮到了次日凌晨。农田基本被大风吹平,连种子都不见了踪影。农民管这种现象叫“三刮四种”。记者在吉林省的一些产量大县采访时了解到,这几年,由于农田防护林建设发挥生态屏障作用,这种现象再也没有了。

    在农安县前岗乡至开安镇的前开公路两旁,一排排杨树整齐挺立着,繁茂的枝叶如同举起“双手”搭在了一起。阳光从树叶间隙处洒下,犹如一道光影斑驳的迎宾拱门。这一排排杨树好似“防风卫士”一般,守护着身后的农田。

    开安镇上台子村村民王英军正在巡察自己家的防护林。他家里有2公顷多的玉米地,去年台风“布拉万”来的时候,因为有防护林,玉米秸秆就没倒,没防护林的玉米全倒了。“有树和没树的收益相差大约20%。”他说。

    农田防护林在起到防风固沙的同时也治理了内涝问题。“我们前岗乡,防护林起来之后,形成了小气候,防护林本身固定土壤吸收水分,原来的内涝地、碱地也变成良田了。防护林起来之后降低了风速,延长了作物的生长期,促进了农业高产。”前岗乡林业站站长张秀伟说。

    吉林省林业厅绿化办副主任于斌成认为,科学实验证明,农田防护林对保障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一般在15%—20%,在特殊年份和特殊地区,农田防护林对保障粮食丰产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关链接
· 吉林省双辽市为三北防护林增添新生命
· 图表:截至2010年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共造林逾167万公顷
· 图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
· 西北 华北 东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大事记
·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进入“啃硬骨头”阶段
· 我国发布实施长江珠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三期规划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