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家“软实力” 健全旅行“硬约束”
——我国社会各界支持提升出境旅游文明综述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记者钱春弦)8月份以来,中央各新闻媒体围绕“提升道德素质、塑造良好形象”开展“文明出境游”大讨论,各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刊播系列评论,宣传先进典型,加大舆论监督,加强互动参与。在引导公民文明出境旅游营造出的良好舆论氛围下,社会各界支持文明出境旅游,形成高度社会共识。
出境都是形象大使 旅游文明刻不容缓
“中国游客在法国薰衣草地为抢拍照位置互殴”“中国小学生在埃及千年神庙刻字”“中国游客被曝在法国卢浮宫前水池泡脚”……当我国成为全球出境旅游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时,此类报道却频繁见诸报端,成为街头巷尾、饭后茶余的焦点话题,也使提升国民文明旅游素质、塑造中国旅行者良好形象,成为共识度越来越高的社会共识。
“仓廪实而知礼节”,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带动了出境旅游热潮。2012年,全国出境人数超过8000万人次。公众舆论普遍认为,“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把中国游客作为观察和了解中国的一面镜子”,这使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成为当务之急。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公民文明出境旅游,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新渠道,利用好旅游业这个载体,可以充分展示我国“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形象,有效提升我们国家的软实力,相反的却会损害民族形象,使国家软实力大打折扣。
来自浙江杭州的一位群众说,近来不时有境内外媒体报道中国游客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公共场所行为规则的新闻,网上也有不少反映国人在境外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涂乱画”的帖文图片,虽然都是个人行为,影响的却是全体中国人的形象,大力整治已刻不容缓。
要晒一晒“陋习” 以世界公民胸怀走向世界
近日,综合性旅游服务商携程旅行网,做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为大家盘点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面向9000万注册用户中出境游高频用户的这项抽样访问结果显示,“乱丢垃圾”位居“最不受欢迎行为”榜首。不文明行为,大多是“小节”,然而却显示出大国国民心态、世界公民胸怀的缺失。
凯撒旅游总裁陈小兵说,目前国人境外的不文明行为,能够直接触犯到当地法律的只占10%,其他90%都是属于缺乏常识性的道德素养和对礼仪风俗不求甚解。8月份以来,很多媒体开辟曝光专栏,让旅游“陋习”无处遁形,特别是通过微博账号、微信账号、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介,针对不文明行为频频发声,“监督效果明显,对其他不文明行为也有警示作用。”
“对陋习要充分曝光,同时更要表扬先进,催生新时代的旅游文明,使我们的出境旅游者成为文明的传播者、沟通者和采集者。”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长说,在充分强化国人的公共意识同时,要努力培养国人的世界眼光,用开放的心态、国际视野来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更加自信和文明的国民姿态走向世界。
要提升“软实力” 说到底要靠“硬约束”
8月30日,国家旅游局下发通知,对旅游行业开展“文明与旅游同行”主题活动进行部署,工作方案特别强调:旅行社企业须将文明旅游相关内容纳入合同文本,作为旅行社的告知内容予以明确。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将于国庆节黄金周期间开始生效,依法治旅,强化文明出境旅游的“硬约束”成为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共识。
“要抓合同规范。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契机,把文明旅游纳入旅游合同之中,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作为合同附件或宣传资料,要求旅行社、导游、领队和旅游者自觉遵守,规范旅游文明行为,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
国旅总社总裁于宁宁认为,随着旅游法的出台,一个秩序化、规范化的旅游市场是大家共同期待的。旅游法实施是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我国旅游者提升文明素质的最佳时机。

出境旅游文明短评:文明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中国旅行总社(北京)有限公司专职领队尹德仑的事迹说明,要做到文明导游、文明出行并不难,关键是要能多替他人着想,行前充分准备,行中处处注意。
文明出行,对于人类而言是发展进步的标志,对于个人来说是素质品格的表现。出行必然涉及与目的地人们的关系。文明出行的要义在于尊重目的地的社会规范、风俗习惯。这就要求出行者心中多一些他人,少一些自我。多从对方感受出发尊重对方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就不难做到出行文明。>>>详细阅读
业内外人士热议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不文明现象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记者 钱春弦)“我在4月份与夫人一起参加了中青旅组织的欧洲八国游,亲眼目睹某些团友令人不齿的举动,让在旁边的我们无地自容。”退休后落叶归根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教授周重光致信中青旅,并把一份材料《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供旅行社分发旅游者。“最近,网上披露了极少数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给我们中国人丢脸了。”
抢座、插队、公众场所大声喧哗、不给小费等,老先生看到了很多国人这些不文明行为,虽是“小毛病”,但直接损害了中国人的形象。正是举手投足这些“小毛病”,暴露出旅游不文明现象背后的公民素质缺陷,突出表现为缺乏道德自律。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总经理于宁宁认为,问题显然在于旅游过程中道德弱化,“当一个旅游者在异地旅游休闲时,往往想摆脱日常生活中的束缚,因而不同程度存在着随意、懒散、无拘无束的心理,道德的约束力就会降低,就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