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1日电(记者李晓玲)由“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华丽转身而来的中国-亚欧博览会,目前已成为中西南亚地区的品牌展会,在不断推动新疆全面对外开放的同时,也成为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助推剂。
新疆经济“新引擎”
8月29日,大众汽车在新疆生产的第一辆轿车下线。这是上海大众在中国西部投资的首个项目,也开了新疆轿车制造的先河。
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即将迎来第三届的中国-亚欧博览会,吸引了越来越多像大众汽车公司这样的国外客商到新疆寻找投资合作机会。目前与新疆有经贸联系的国家由首届的不到80个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个。来自美国、日本等52个国家和地区的427家外商企业在新疆投资建厂,项目涉及农业、矿业、食品加工、商贸等40多个领域。中国-亚欧博览会为新疆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动力,加速了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
前两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到会国内客商超过4.5万人、国际采购商约9000人。
新疆国际博览事务局局长李静援表示,根据测算,中国-亚欧博览会对新疆的旅游、餐饮、交通、信息等相关产业直接拉动约11亿元,带动比值约为1:10。博览会对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加速更新换代,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脱胎换骨”显优势
1992年,“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紧扣时代脉搏,应运而生,并持续举办了19年之久,成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经贸盛会。新疆从边境前沿一跃成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收获了近万亿元人民币和数百亿美元的投资。
由乌洽会华丽转身而来的中国-亚欧博览会,在组织力量、出席规格、活动层次、参与程度等方面都有大幅提升,是乌洽会的继承和升华。亚欧博览会的经济拉动效应更加显著,已然成为新疆经济的晴雨表和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彰显出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以及对外开放的地域优势,以及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战略转移的巨大空间优势。
成功举办的前两届亚欧博览会推动了新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调优了新疆的产业结构,增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后劲。凭借独特的资源、地缘优势和政策叠加机遇,新疆吸引了一大批有战略眼光的大企业大集团抢滩登陆,丰富的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动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更激发了工业经济的活力。
历经19届乌洽会的积淀和前两届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即将举办第三届的中国-亚欧博览会,凸显了新疆作为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向西开放的门户、重要能源资源战略基地的特殊地位。“脱胎换骨”的中国-亚欧博览会正在让新疆成为西部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对外开放“新载体”
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拥有17个国家一类口岸、12个国家二类口岸。新疆出口周边国家的商品70%来源于内地,进口周边国家商品70%也输送到内地,新疆背靠13亿人的国内市场,也面向13亿人的中、西、南亚市场,新疆已成为中国与亚欧各国特别是周边邻国开展互利合作的桥头堡和大通道。
统计显示,上半年新疆经济逆势而上,亮点纷呈,GDP增速自1991年以来首次跃居全国第10位。自治区副主席史大刚表示,新疆经济发展连上新台阶,许多经济指标处于全国前列,形成了以各类产业聚集园区为载体,以亚欧博览会为平台,以众多外向型企业为主体,以便捷的口岸和跨境交通为依托,辐射亚欧国家的向西开放新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疆有200多家企业在周边国家开展商贸物流、资源开发合作、承包大型输变电工程、建设境外园区等,带动了新疆成套设备、原辅材料出口、资源进口和劳务输出,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更深刻地融入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大市场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