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梁棚户区街道弯曲狭窄,通行不便(8月21日摄)。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有一片典型的城市棚户区——北梁。这片占地13平方公里的城市棚户区处于大青山南坡,是包头市的发源地。走进北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其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昔日的辉煌,而是狭窄拥挤的道路,密集破落的房屋,还有随风飘荡的旱厕和垃圾的臭味。北梁棚户区人均住宅面积不足15平方米、户均住宅面积在25平方米以下的有2500多户,其中90%以上的房屋是超过50年的土木结构危旧房。近年来,生活贫困者渐渐聚集在生活成本低廉的北梁。此外,北梁市政基础设施严重匮乏,没有暖气,没有下水管网,没有燃气,更没有消防设施……今年2月初,国务院领导在北梁的三官庙社区召开现场会,要求加快改造棚户区,让群众“忧居”变“宜居”。按照北梁棚改目标,到2015年,3.5万多户、近9万北梁人将告别“忧居”生活,实现“宜居”梦想。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这是包头市东河区北梁棚户区全景(8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由于没有下水管网,北梁棚户区狭窄的街道上到处可见成堆的垃圾和横流的污水(8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这是包头市东河区紧邻高楼大厦的北梁棚户区(8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71岁的韩嘉瑶老人坐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凉房里(8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北梁棚户区的房屋大都年代久远,不少没有住人的房屋已经坍塌(8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北梁棚户区财神庙办事处红星社区49岁的胡建兵正在烧火做饭,胡建兵夫妇和已经26岁的儿子目前一起居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里(8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一位老人坐在北梁棚户区狭窄的街道上(8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几名居民在北梁棚户区狭窄的街道上休息(8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