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记者 隋笑飞、黄小希)9月17日,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说,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带领广大残疾人和全国人民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应该说,我国残疾人生活环境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无法否认,残疾人仍然是当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之一。数字表明,1500万农村残疾人还生活在贫困之中,260多万城镇残疾人生活还十分困难,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比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低17个百分点。
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这是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应进一步发挥各自作用,为残疾人创造真正的无障碍社会。
首先,要让残疾人享有更加充分的社会就业。保障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府责无旁贷。政府不仅仅要鼓励企业招聘残疾人士,政府部门也有必要带头给残疾人提供任职岗位;其次,要让残疾人享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和更加均等的社会服务。当前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医疗卫生、康复、教育、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如一些城市在规划建设中对残疾人出行方便考虑得较少,一些城市的盲道上障碍物普遍存在占道现象;更重要的是,社会各界仍存在对残疾人的关怀重物质、轻心理感受的现象,而关心残疾人绝不是简单的物质捐赠或施舍。政府对此也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让残疾人更加深入地融入整个社会当中。
残疾人能否平等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关乎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平正义。无论是物质保障还是精神关怀,政府都应为全社会作出表率,社会各界都应付出更多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