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9月17日电(记者 徐博、岳德亮)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秘书长汉斯·康克乐伍斯基17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授予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功勋奖章,感谢其为国际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此举普遍被外界解读为是国际社会保障界对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肯定。
据了解,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功勋奖章主要颁发给为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发展和为全球社会保障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全球社会保障知名人士。2008-2012年期间,全球共有四位人士获此殊荣。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指出,尽管中国社会保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覆盖面迅速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根据人社部的统计,截至2012年底,基本养老保险覆盖7.88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4亿人,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覆盖1.52亿人、1.9亿人和1.54亿人,分别比10年前增长了4.3倍、13.3倍、47.6%、3.3倍和3.4倍,比5年前也增长了2.9倍、41%、31%、56%和98%。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先后将800多万关闭破产企业未参加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500多万未参加养老保险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等职工、300多万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指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前认定工伤、由企业自行保障的职工)分别纳入了医疗、养老、工伤保险制度。
在针对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者进城务工的实际,中国以工伤保险为重点,7年中先后实施两期“平安计划”,将近7200万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使大部分在企业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的职业伤害风险得以分散和化解。
胡晓义说,社保发展的“中国经验”首先得益于坚定的政治决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自上而下强力推进社保体系建设,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政府投入向社会保障领域倾斜,惠及亿元民众。
同时,还有立足本国国情,首先解决基本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继而解决覆盖范围从小到大的问题,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逐步解决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的问题。
此外,我国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并始终坚持将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制度。
对于中国社保发展的挑战,胡晓义毫不讳言: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用这一目标来衡量,未来8年,养老保险还应将近2亿人纳入覆盖范围,任务相当艰巨。
同时,医疗保险虽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由于城乡制度衔接不畅,还有几千万人游离在制度保障之外,需要及早纳入;工伤保险已覆盖了传统的职业群体,但新兴产业中就业群体的职业伤害问题逐步凸显,扩面还有很大空间。
胡晓义说,中国要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对就业群体和城乡居民的全覆盖,争取到2020年,全国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达到95%。
同时,加强各项社保制度之间的政策衔接,出台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衔接政策,整合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经办管理系统。
此外,要制订专项政策和行动计划,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向家政服务业、网络就业以及农村新兴产业等新型业态的就业人员拓展,努力实现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