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为何难回迁?
——哈尔滨道里区民主地区棚改项目追问
新华社哈尔滨9月22日电(记者 王春雨、杜宇)新浪网民“燕子_49154”日前发微博称:“哈尔滨市土地储备中心哈尔滨西客站地区建设办公室分中心,一直没有进行回迁房建设,致使上万居民无家可归,政府不作为。”
新华社“中国梦·聚焦棚改”小分队记者采访发现,网民“燕子_49154”反映的回迁房问题属于哈尔滨道里区民主地区棚改项目。事实真相如何,记者展开调查。
居民回迁遥遥无期 政府补贴直线上升
尽管记者没能联系到“燕子_49154”,但对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民主地区棚改居民王太雨而言,因为回迁房迟迟没有建成,近4年的时间里,一家六口靠租房度日,实在难熬。
启动于2009年9月的哈尔滨市道里区民主地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被拆迁居民3597户、公企单位24户。
时至今日,回迁安置建设区域仍有1户企业未搬迁,另有4.3万平方米集体土地正在组织实施征收,已经临时迁移的居民因回迁房没有建成仍在外漂着,最长的已近4年。
对于网民的反映,负责棚改项目开发建设的哈尔滨西部地区开发公司副总经理许庄回应:“回迁房目前确实没有建成。”
4年,不仅无法回迁的居民多有怨言,就连当地政府也颇为头疼,因为拆迁成本直线上升。
据哈尔滨道里区房屋征收办公室主任李凯峰介绍,支付的临时迁移补贴2010年全年为764.11万元,而2013年上半年就达到2000多万元。项目启动以来,财政共支付临迁补贴等7419.26万元。
群众质疑政府不作为 政府抱怨补偿要求过高
回迁房迟迟没有建成,原因何在?网民“燕子_49154”的“政府不作为”的观点在群众中具有代表性。
而在政府工作人员来看,部分群众补偿要求过高,房屋征收难度大是主要因素。
哈尔滨道里区房屋征收办公室主任李凯峰说:“征收难度大,导致回迁安置建设区域无法净地,房屋不能按期启动建设。”
据李凯峰介绍,这个项目征收区域属于城乡结合部,土地权属复杂,涉及国有土地54.7万平方米,集体土地4.3万平方米。既有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军事用地,又有宅基地、耕地,征收户数多。
但关键原因,还是居民对补偿不满意,因此不搬迁。据许庄介绍,约70%的居民是2年以前搬走的,有的居民今年5月份才搬走。
在政府看来,是部分被拆迁人试图“躺”在政府身上,通过拆迁获取不当利益,补偿诉求严重超出政策范畴。
在群众看来,有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变了味,成为政府联合开发商敛财攫利的工具。“凭什么你们挣那么多,给我们这么少补偿呢?”
李凯峰坦言:“政府对民主棚改项目征收工作之难、情况之复杂估计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征收进度,给群众生活造成了不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刘卫民说:“拆迁补偿的确是难题,但棚改就是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遇到难题不能回避退缩,要积极主动解决。政府还应让棚改对象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对于群众合理诉求要满足。”
政府明确回迁时间表 居民期盼不再失信于民
为保证临时迁移的居民早日回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道里区政府等相关部门目前已采取三方面措施。
一是采取边实施征收、边启动回迁房建设的超常规建设方式,先期启动6栋高层和1栋多层建设,其中3栋已经封顶。
二是依据征收补偿安置相关规定,在原有临迁补助费每月每平方米20元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倍,确保居民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三是对于部分在临迁期自身难以解决居住问题的被拆迁人,由政府负责帮助解决临时周转安置用房,切实保障其住有所居。
目前,回迁时间表也已明确。许庄说:“剩余13栋回迁房,待今年10月建设区域完成征收净地后将立即全面启动建设,计划2014年完成主体建设,预计在2015年实现回迁进户目标。”
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李凯峰表示:“在加快施工建设的同时,有关部门将及时向群众公开目前征收工作进展和回迁房建设情况,耐心细致做好群众信访问题的解释工作,并帮助临迁居民解决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全力争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对于回迁,王太雨说:“要说不着急那是假的,肯定希望早点搬回去。现在政府给我家的临迁补贴每月有近6000元,我租房花1000多元,父母住在亲戚家,每个月还有富余,对政府的安置是满意的。”
哈尔滨市道里区民主社区棚改项目遇到的“拆迁难”“回迁难”问题并非个案。在刘卫民看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棚户区的拆迁成本持续提高这是一个客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他说:“关键是要在衡量拆迁成本过程中,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相互制衡的协调定价机制,通过不断协商得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特别要重视拆迁之前的利益协调过程,如果得不到大多数居民同意,就不应急于推进拆迁方案。”
对于已经明确的回迁时间表,受访居民和专家都表示,政府承诺一定要兑现,不能再失信于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