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海关总署与中国海关学会联合编纂的《中国海关通志》出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海关总署原署长、编纂委员会第一届主任牟新生在研讨会上发表致辞。海关总署原副署长、《中国海关通志》主编赵光华做主题发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社科院、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的领导及专家学者与会。

9月29日,由海关总署与中国海关学会联合编纂的《中国海关通志》出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图为海关总署、社科院、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领导为《中国海关通志》揭幕。中国政府网 康丽琳 摄
研讨会上,作者、出版社及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回顾和总结了该书编纂的历程。据介绍,《中国海关通志》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中国海关历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编纂工作于2007年6月正式启动,参与编纂工作人员200人,历时6年。全书605万字,记载时间跨度3000多年,填补了中国海关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的、自古至今的通志的空白。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国海关通志》全面、完整、客观、系统地记述了中国海关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的历史演变过程,涵盖了中国海关历史沿革、业务门类以及管理的各个方面,收录了大量的史料,体例精炼,内容翔实,是至今为止记录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考证最为严谨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全面记录海关事业的文献巨著,是当前对中国海关史领域学术研究成果的系统汇集。
据介绍,全书汇集了大量珍贵的海关历史档案资料和文献资料,其中许多历史资料系首次对外公开,如近代海关馆藏资料、中央苏区海关资料等。全书图文并茂,甄选很多珍贵的海关历史图片、照片、图表等,并收录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海关历史文献,独具权威性,具有很高的存史价值、资政价值、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

9月29日,由海关总署与中国海关学会联合编纂的《中国海关通志》出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海关通志》。中国政府网 康丽琳 摄
海关总署原副署长、主编赵光华表示,《中国海关通志》不仅是海关的重要文献,也是社会各界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当代史,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珍贵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
参与编纂工作的厦门大学教授、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主任戴一峰说,《中国海关通志》资料详实,堪称我国新时代方志编纂的典范,是林林总总的方志中的上乘之作。
《中国海关通志》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全套6个分册,第一版共印刷8000套,配套光盘,将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公开发行。(康丽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