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6日电(记者 刘懿德、齐洪斌)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获悉,内蒙古“草原神鹰”工程试点6日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开展实施,公安边防部门开始对当地34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常态化巡护,以加强边境地区野外文物保护。
据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介绍,达茂旗地处中蒙边境,是历史上漠南漠北的交通要隘和兵家必争之地,古城遗址和墓葬群等文物点多达509处,其中5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达茂旗公安边防大队大队长庞宏说,“草原神鹰”试点工程启动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提供了34处重点文物点的地理坐标,目前已全部输入该大队14台公安边防巡逻车的全球定位系统,公安边防将对这些文物点进行常态化巡护。
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安泳锝说,内蒙古19个边境旗县区中,分布着2000多处文物遗址和古墓群,但由于内蒙古边境地区人口稀少,基层文物保护力量薄弱,时有不法分子窜入草原边境地区,进行盗掘古墓的犯罪活动。为了进一步遏制边境地区盗掘古墓案件的发生,内蒙古文物管理部门与公安边防部队在达茂旗合作开展了“草原神鹰”工程试点。未来,这一工程将在内蒙古其他边境旗县区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