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从 "一"到"十" 安徽小岗农民收入结构发生裂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10月08日 18时42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合肥10月8日电(记者孔祥迎、蔡敏)80岁的关友申吸着烟,悠闲地坐在村头广场上,边晒太阳边观看“美好小岗杯”篮球友谊赛。“小岗人均纯收入今年要超过12000元,现在农民也要好好享受文化娱乐生活。”他得意地说。

    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推动农村重大变革的“分田到户”秘密协议上摁下手印,关友申是一位普通而又特殊的农民。记者近日走进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关友申领着我们参观他家两层楼的农家乐。

    小岗村去年接待游客70多万人。老关家农家乐一个月纯收入至少1万元。加上种地、儿子在村里当保洁员、儿媳养殖野鸡出售,老关说:“俺这一家一年挣上十四、五万元不成问题。眼下,小岗人不再会只种地,图温饱了,村里挣钱的渠道很多,守在家门口也能致富。”

    安徽省财政厅下派干部、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张行宇告诉记者,大包干前小岗人只有靠种田这一种途径获得收入,而今,小岗人已由过去单纯的种粮收益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自主创业、工资性收入、家庭财产性收入、土地流转收入、从事第三产业等十多条途径多元化发展,收入结构发生明显裂变,2012年,小岗人均纯收入突破了万元。

    “小岗青壮年现在外出打工的非常少,因为家乡的挣钱机会比有些中小城市还多。”几年前从江浙地区打工返乡的关正金说。

    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小岗30多年前可是个出了名的贫困村,大多数村民常年在外逃荒要饭。

    在关友申的记忆中,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一家人从没吃过一顿饱饭,平时经常把讨回来的饼头、锅巴头放在篓子里晒干了,饿了就煮着吃。

    1978年11月,小岗村率先实施大包干后,“一夜越过了温饱线”,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村民们只会依靠传统种粮挣钱,青壮年不得不外出打工贴补家用,一直没能实现富裕。

    21世纪的小岗村村民在外来干部的带领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始探索在自家门前发展多种产业的道路。

    从2001年开始,小岗村陆续发展起葡萄、养羊、蘑菇等特色种植、养殖业,一部分农民把家里的土地租给企业或者产业大户,自己则到企业上班。

    小岗人还把目光瞄向工业,引进投资,建起了工业园。钢构厂、节能设备厂、面业加工厂陆续入驻。家乡产业快速发展让很多在外打工的小岗人回归故里。

    33岁的大学生农民杨越岭看上去不像个“羊倌”:近视镜、白衬衣、频繁接听手机……而事实上,他已是小岗村有名的养殖大户。

    “小杨给小岗人带了个自主创业的好头。”小岗村党委副书记余谦说。如今,杨越岭的500多头黄淮白山羊每年可实现10万元净利润。

    杨越岭“回乡”的态度和当初“离乡”时一样坚决。“当年远走,是因为远方的机会多;后来回来,是因为家乡的机会多。”他说。

    2001年,学机电专业的杨越岭大学毕业后直奔广州,进入一家台企,职位一直做到车间主任。

    如今,杨越岭的养殖场聘了6个村里人帮忙。在他的带动下,小岗村现有10多户人家养羊,杨越岭义务为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并联系销路。

    谈起未来,他说,等养羊的规模扩大至1000头后,就进行“战略转型”,把养殖、种植、“农家乐”结合起来搞“家庭式农场”。越富越想富,越富越会富,小杨的设想反映了小岗村民在增收致富过程中的不懈追求。

 
 
 相关链接
· 图表:4817元是怎么挣到手的?——解析上半年农民收入构成
· 解析上半年农民收入构成:4817元是怎么挣到手的?
· 图表: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7%
· 农业部:确保2013年农民收入实际增速达到7.5%以上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