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0月12日电(记者邹婷玉)13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记者走访一些民办养老机构发现,尽管从国家到地方都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但由于受到场地、成本、人员等因素困扰,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仍然步履维艰。
穿过一条店铺林立、川流不息的巷子,记者近日来到一栋居民楼前,南宁柏灵护老院就在第二层,这里总共有51张床位,目前住了四十几位老人,不少卧床老人插着胃管。由于刚刚拖过地,空气中隐约能闻到一股消毒液的气味。虽然房子有些陈旧、装修简陋,但房间、走道都打扫得很干净。
柏灵护老院院长覃越筠介绍,住在这里的老人年龄在70岁到90岁不等,多是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并且家庭条件不大宽裕。
广西自1997年就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到660万人,约占自治区总人口的14%。据民政部门统计显示,广西总共有1485家养老机构,其中民办养老机构有140多家,床位数在1.3万至1.5万张。
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从国家到地方都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但目前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遭受着场地、成本、人员等因素的困扰,绝大多数都是租地租房,规模较小、档次不高、服务内容相对简单。
覃越筠说:“找合适的场地很难,找私人租,人家觉得老人陆续去世不吉利。宁愿租给幼儿园也不愿租给养老院。因为不乐意,往往把租金提得很高。”
“可是老人经济水平差,我们收费不能太高,护理工作辛苦,工人的工资不涨又没人做,现在员工平均工资达到每月2000元,加上租金和水电费,可谓艰难经营。租房协议一签三五年,想装修好一点让老人住得舒服些,又怕钱投进去三五年拿不回本。”覃越筠苦笑道。
金色阳光护理院建在南宁望州医院后花园里,依托望州医院作为医疗后盾,是一家新建成的大型综合性医疗及养老机构。院长韦彩明说:“我们租人家场地自己建房子,租期只有15年,前期购置的家具、床上用品、太阳能等设备都投入100多万,还有平时的运营成本,也不知道在租期内能否回本。按入住床位获政府补贴15万元,只能是杯水车薪,想买健身器材等设备已无钱可投。”
记者走访了解到,广西多数民办养老机构护工工资水平在1200元到1500元之间,而在医院做护工,一天也有100元,不少民办机构工资低留不住人。“每个月缴纳六七百元养老保险,就算员工工资2000元,拿到手也就1300元,工资低不愿意做,两三个月就走人。”韦彩明无奈地说道。
“希望政府能帮解决员工养老保险,减轻我们的压力,另外如果政府规划土地用作养老机构,供有资质有条件的企业申请、竞标,比市场租金便宜一点、租期长一点,我们也能做得安心一些。”韦彩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