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与民抗争”到“与民乐融”—透视台湾垃圾处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10月13日 10时51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台北10月13日电(记者 齐湘辉、陈键兴)“焚化厂修建时,没有一座不被抗争!”台北市环保局局长吴盛忠回忆说。

    时至今日,经过了严格环保标准、政策宣导、建立回馈机制等措施,现在的台北人对此不再抗拒。相反,到焚化厂区健身、休闲,已不再是新鲜事。

    台湾垃圾处理经历了露天堆放、卫生掩埋和焚化三个阶段,目前,台湾有24座大型现代化垃圾焚化厂,台北有3座。

    “台湾垃圾处理本以掩埋为主。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场地越来越难找,民众的反对意见也越来越强烈,建立焚化厂就势在必行了。”吴盛忠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地区垃圾量日增,原有的掩埋处理方式显现种种问题:塑料难以降解,掩埋场发出恶臭,且有火灾隐患。1984年,台北内湖垃圾掩埋场发生大火,其后促成了台湾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垃圾焚化厂——内湖垃圾焚化厂的兴建。

    内湖垃圾掩埋场位于基隆河畔,于1970年启用,1984年封闭。据了解,当时采用露天堆置方式处理,14年的时间里堆出了一座面积15公顷、高达52.3米的“垃圾山”。

    “当时这里又脏又乱又臭,隔着垃圾山都看不到对岸的高楼,没有人愿意来的。”记者近日坐出租车来到内湖垃圾焚化厂时,司机如是说。

    内湖垃圾焚化厂于1987年动工,1991年完工。吴盛忠说,当时要建焚化厂面临不小的阻力,居民不希望家旁有个垃圾处理厂。为了打消人们的疑虑,内湖焚化厂建立了非常严格的环保标准,对设备招标设定了很高的门槛,只有世界前七大专利炉体才有资格投标。

    2002年,台北北投垃圾焚化厂附近的居民组成环保志工团,不定期进厂抽查,有时甚至半夜突查。其后,台北几座焚化厂附近的居民后来都成立了民间监督委员会,而焚化厂每两个月都要把各项运行指标在网上公开。

    现在,在每座焚化厂厂区,都会有一块大型液晶显示屏,实时发布空气污染物排放值。由于采用高温焚烧的技术,厂区看不到烟囱冒出浓烟。而行走在厂区里,仿佛置身于公园里,不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网球场、温水游泳池、健身房和图书室等设施还吸引不少居民前往休憩。

    “台湾在设立垃圾焚化厂时,一定会给周边居民建立回馈设施,除了健身游憩设施外,有的还设有幼儿园,免费或低价供当地居民使用。”吴盛忠告诉记者,在台北,焚化厂每烧1吨垃圾就要拿出200元新台币,作为给居民的回馈金,一年的给付金额超过1亿元。

    这些亲民睦邻的政策大大提升了民众对垃圾焚化厂的接受度,有的焚化厂甚至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坐落在海边的新北市八里垃圾焚化厂,外观设计出自建筑大师贝聿铭团队之手,玻璃幕墙结构十分抢眼,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一个景点。

    紧邻内湖焚化厂就是曾经臭不可闻、面目可憎的垃圾山,现在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清除复育工程,用挖土机将垃圾山的土抓取出来,再由人工分类垃圾,分别焚化再利用。据了解,该工程2006年开工,清除了约222.8万立方米的垃圾山,保留约90万立方米作为观景山,并沿基隆河畔修建12米高的防护堤以及迷宫花园、步道等。

    昔日的台北市福德坑垃圾掩埋场,现在已变成绿草茵茵的滑草场和飞机模型飞行场地,每到周末都有不少市民举家来此游玩。带着儿子来到这里的张女士对记者说:“这样做很棒!本来台北适合小孩的户外游乐场就少,将垃圾山改造成绿草地,的确是一项福利。”

 
 
 相关链接
· 跟随台北垃圾走一趟环保之旅—透视台湾垃圾处理
· 上海市单位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将实施新标准
· 广环投负责人回应质疑:垃圾处理绝非暴利行业
· 广西探索符合农村实际垃圾处理方式共建美丽乡村
· 郭金龙到门头沟、石景山调查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 黑龙江省垃圾处理能力居全国下游水平 设施缺乏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