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容缺受理"为项目审批提效--回访青岛办结项目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10月16日 20时06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青岛10月16日电(记者徐冰、张旭东)青岛铁路北客站东西广场地下空间项目审批手续经办人郭凯对记者说,若不是青岛推行的“容缺受理”和“容缺审查”制度,他的项目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批下来呢。

    郭凯说的“容缺受理”和“容缺审查”,是青岛市对重点建设项目实施的审批制度。

    “‘容缺受理’和‘容缺审查’,就是当建设项目申请审批事项的材料不齐时,项目单位作出书面承诺,审批部门可先行受理、审查,出具初步审查意见,这份初步审查意见可作为下一环节审批的依据。”青岛市审批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主任马耀清向记者介绍说,“当项目单位将申报材料准备齐全、达到法定审批条件后,再由各审批环节的相关部门根据初步审查意见,按法定程序出具正式批准文件。”

    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三楼,12个与建设项目审批有关的单位都在这里设立了窗口。在青岛市规划局窗口,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审批系统,在业务状态一栏,记者看到大部分项目显示“受理”“办结”,只有拜泉路片区改造和内蒙古路片区改造项目的状态还是“容缺受理”。

    “容缺受理”和“容缺审查”对建设项目审批作用有多大?记者近日对已经办理完毕“容缺审查”的项目进行了回访。

    在回访郭凯项目时,他告诉记者,他的项目4月中旬被市审批办列为“容缺受理”和“容缺审查”的试点项目,此时,项目的土地出让合同手续还没办下来。按原规定,有了土地出让合同才能办其他审批事项。“有了这项制度,我们在土地出让合同下来之前,就可以准备建设方案的审批材料了。”

    4月19日,郭凯带着建设方案审批需要的工程图纸、规划设计条件材料、申请人主体资格证明、专家评审意见和效果图等近20项要件来到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

    “在统一收件窗口先领了一个项目编号,他们对审批要件进行了预审。”郭凯说,“由于这个项目是青岛市级重点项目,符合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条件,因此‘绿色通道’代办人将我带到规划局窗口。说明项目情况后,规划部门就在缺少土地出让合同的情况下受理了建设方案审批申请。”

    一个星期后,郭凯先是接到了项目代办人电话,告知建设方案初步审查意见已办结,接着他收到了系统短信通知。“我拿到的是一份初步审查意见表。虽不是正式的建设方案审批件,但有了它,我就能接着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因为下一环节的审批部门就认这张表。”郭凯说。

    记者了解到,郭凯项目的土地出让合同上周才办理完毕。“如果按原来等土地出让合同再办建设方案审批,仅这一项审批的时间就比现在要长6个月。”郭凯说。

    “容缺受理”和“容缺审查”真正让项目审批实现了“并联”。郭凯说,“原来虽也‘并联’审批,但是要件不全,即使可以申请也没法进入审批程序。现在,即使缺了土地审批手续,仍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审批事项的初步审查,项目审批速度大大加快了。”

    马耀清介绍,截至目前,青岛市已为57个重点项目的486个审批事项实施了“容缺审查”。

 
 
 相关链接
· 青岛市委书记:突出问题导向 解决突出问题
· 青岛市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纲要正式发布实施
· 青岛频接国际邮轮 加速推进国际邮轮城建设
· 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青岛舰抵达悉尼港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