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百姓出行更加方便。上图:2012年3月27日,沈阳开通到德国法兰克福的航线。下图: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正式开通,这是从沈阳北站驶出的列车。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也吹响辽宁全面振兴的集结号。
2012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8万亿元,是2007年的2.2倍,年均增长12.5%,由2007年全国第八位升至第七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3103亿元,接近2007年的3倍,年均增长23.4%。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223元,是2007年的1.9倍,由全国第十一位,跃升到第九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84元,是2007年的2倍,位居全国第九位。
过去五年来,老工业基地辽宁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区域发展开创新局面,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成绩,见证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粮食丰收、农产品大面积种植为辽宁振兴提供坚实基础。上图:2009年10月6日,辽宁本溪农民在田里机械化收割作业(新华社记者李钢摄);下图:2012年1月17日,丹东市东港椅圈镇农民在大棚摘草莓(新华社记者杨青摄)。新华社发

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实施,惠及百姓。上图:2013年2月14日,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平顶山镇大琵琶村村民进行满族秧歌表演;下图:2012年6月6日,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上展示的渤海靺鞨秀技艺。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体育事业成绩斐然,全民健身方兴未艾。上图:2013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在沈阳开幕;下图:2012年5月19日,第十届大连国际徒步大会,市民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世界知名企业落户辽宁,带动相关产业升级转型。上图:2012年3月29日,一位工人在营口可口可乐新厂工作(新华社记者李钢摄);下图:沈阳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汽车生产线(2011年7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李钢摄)。新华社发

大力研发重大技术装备和新产品,为全面振兴提供科技支持。上图:2013年6月7日,我国首款电动双座轻型飞机在沈阳法库成功实现首飞;下图:东北首座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2013年2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城市生活更美好。上图:沈阳浑南地区景色(2013年8月30日摄)。下图:2012年9月28日,市民路过沈阳市府恒隆广场的宣传板。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实施青山绿水蓝天工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上图:阜新那木斯莱湿地景色(2013年8月3日摄)下图:渤海湾的斑海豹(2013年5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依托港口建设,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图:营口港集装箱码头(2011年11月24日摄);下图:渤海绥中海域海上钻井平台(2011年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实施棚户区改造,圆百姓安居梦。上图:沈阳铁西区新建的居民小区(2009年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李钢摄);下图:2012年2月14日,李德军和妻子苏东梅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八道壕镇棚户区改造后的新楼房里(新华社记者杨青摄)。新华社发

不断挖掘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新领域。上图:锦州世界园林博览园全景(2013年5月10日摄);下图:2013年5月11日,游客在锦州世界园林博览园门前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环境更加优化。上图:2012年9月15日,沈阳师范大学的留学生在校门前合影留念。下图:2012年2月9日,孩子们在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文化馆活动室学唱快板书。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