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新华社记者 江国成)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西博会”)定于23日在成都开幕。自2000年创办以来,西博会已发展成为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等16个国家部门和西部1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同主办、四川省政府承办的国家级重要展会。西博会为何获得如此青睐?它对西部发展乃至我国外交有哪些重要作用?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西部开发司司长秦玉才。
开放开发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秦玉才说,西博会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投资促进平台、贸易合作平台和外交服务平台,以及实现西部合作、东西合作、中外合作的重要载体,堪称西部开放开发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西博会发轫于西部大开发,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成长于西部大开发。西博会坚持立足泛亚、面向全球,全面开展国际合作,坚持“共办、共享、共赢”办会理念,坚持专业化办展、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国际化拓展的“四化”方向,坚持政治与经济、展览与论坛、贸易与投资、内贸与外贸、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请进来”与“走出去”六个结合,为推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3年来,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多国国家元首、部长级官员及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先后出席西博会。
秦玉才说,截至去年,西博会累计展览面积118.43万平方米,参展企业33849家,签订投资合作协议8607个,签约投资额38496.5亿元人民币,贸易成交额达10258.73亿元人民币,其国际国内影响力日益扩大,在深化中国与世界各地尤其是泛亚地区的交流合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西部地区引来了更多资金、技术和人才
西博会的成功举办,为西部地区引来了更多资金、技术和人才,投资促进平台作用效果显著。
近年来,西博会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核心、实效为根本,以承接产业转移、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为重点,全方位拓宽合作领域。西部地区以西博会重大活动——中国西部投资说明会暨经济合作签约仪式为“倒逼机制”,精心打造投资环境,全力招商引资,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每届西博会期间举办的近百场投资推介活动,为西部经济大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投资推动力。
仅以第十三届西博会为例,参会的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签约项目1590个,投资金额达到10526亿元。在中国国家级综合性博览会中,西博会投资签约额已经连续多届名列前茅。这些投资签约额通过项目落地转化,为西部地区发展注入强大的资金支持,最终为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生产技术的提升、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与首届西博会相比,去年举办的第十三届西博会展览面积已达20万平方米,比第一届增长近6倍;来自全球的参会参展嘉宾达到8万余人,是首届的16倍。西博会的贸易成交额已从首届60亿元增长至第十三届的2560.35亿元,位居国内同类展会前列,贸易合作取得重大成果。
外交服务平台作用日益显现
秦玉才说,西博会的成功举办,为西部地区与国内外之间架起了一座开放合作之桥,外交服务平台作用日益显现。西博会的外交服务平台以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为重要载体,从2008年至去年已成功举办五届,共有33位国家政要、400多名部长级官员出席论坛。27位国家政要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2008成都共识》、《2009泛亚经济合作行动计划》、《2010泛亚交通合作纲领》、《2011泛亚绿色发展合作纲领》、《2012年泛亚实体经济发展行动纲要》等一系列在论坛上通过的纲领性文件,有力推动泛亚地区乃至全世界与中国西部的合作发展。
除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外,在西博会期间举办的其他外交活动,进一步加深了世界对西部的认识,使得众多外国政府和企业代表团纷至沓来,通过西博会平台了解西部、走进西部。
他说,党中央、国务院曾先后在《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支持办好西博会,充分发挥其对内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平台的载体功能与带动辐射作用,促进东西部地区互动合作和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