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人工成本高 机械普及难——吉林农村秋收见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10月27日 09时01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长春10月27日电(记者 刘硕)目前,吉林省的玉米秋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记者在走访部分乡镇时发现,人工成本较高、而机械化收割普及率低,让不少农民为秋收犯了愁。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二道镇万德村村民刘国民告诉记者,他种了5公顷玉米,雇了12个人收割玉米,大约需要5天时间,按照每人每天160元的价格,整个收割期的人工成本9600元。

    据长春市双阳区太平镇将军村党支部书记李军介绍,就在两年之前,当地的人工价格仅为100元左右。从去年开始人工费有所上涨,今年一下子就涨到了160-180元。而在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今年每人每天收割玉米的价格达到了230元左右。

    “每天还得车接车送,中午吃饭至少四个菜。”刘国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两年玉米价格基本没有大的变动,但人工成本一直上涨,除了种子、化肥上涨以外,每公顷要比前两年少收入1万多元。

    而同样是5公顷玉米,“一台联合收割机一天就干完了,费用总共是6500元,比雇人收割便宜一半左右。”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党总支书记王艳凤告诉记者,永生村共有土地946公顷,今年用机械收割的占到三分之一左右。

    机械收割效率高,而且相比于人工收割价格较为低廉,但是记者了解到,农业机械要想在秋收中真正发挥效用还存在着不少障碍。

    缺少专业人员和技术支撑是一直困扰农民的问题。王艳凤告诉记者,虽然大部分农机厂商会在购买机械的第一年提供上门保修,但是一年之后如果再出故障,修理就非常困难。村里缺少会修理的专业人员,想保证机械的正常使用非常困难。长春市双阳区太平镇长山村村民张燕购买的三台农机已经使用了八年,有时候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市区里才能找到维修人员。

    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一心村党支部书记张鹏告诉记者,村里大部分耕地都是比较零碎的地块,不适合收割机械作业,同时,洼地、坡地都没法使用大型机械,而适应复杂地形的小型收割机械市面上也不多见。

    “现在大家对农业机械还缺少认识,随着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将来对于机械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李军说。

 
 
 相关链接
· "梦幻冰雪精彩吉林"亮相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
· 吉林:未来7年天然湿地保护面积将提高21%
· 长春将大雾预警级别升至红色最高 吉林交通受影响
· 吉林大面积推广“高光效”种植技术粮食增产明显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