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保障打赢的"砺剑尖兵"--记南京军区装备保障大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02日 11时13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厦门11月2日电(记者王经国、邵敏、汪志忠)在全军装备维修保障领域,南京军区装备技术保障大队是一支组建仅5年的“新兵”。

    短短5年间,这个“新兵”却连创佳绩,成为装备战线一支保障打赢的“砺剑尖兵”:建成全军首个战役前进装备保障基地、战区首个军民一体化区域维修保障中心;形成128种武器装备大中修能力,取得15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出色完成“使命行动—2013”等10多项重大任务的装备保障任务,被评为全军“新型军械装备保障资源建设试点先进单位”……

    创造战斗力保障建设速度

    2008年6月,大队正式组建。

    组建之初,大队面临重重困难:新营区杂草丛生、房屋透风漏雨,百余人挤住地下室;各种供应关系无法接供,“吃、住、睡”成了问题;开销项目多,30万启动资金捉襟见肘;按照程序,从设计书的审批到工程资金保障,都需要“排队”……

    怎么办?按规矩等经费到位再建?

    “不能等!时间就是战斗力!”大队常委兵分数路去攻克“难题”。在营区,他们带领官兵除杂草、拆危房、整秩序,请专家勘察设计。在机关,他们“软磨硬泡”申请“特事特办”。在他们的“游说”下,总部、军区有关部门开了“绿灯”。

    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保障力,大队边组建边“找”任务。

    2008年7月,总部赋予南京军区某大型复杂武器系统保障资源建设试点任务。这是一项涉及雷达、火控、光电等多项高新技术的庞大系统工程。

    “谁能担此重任,谁就抓住了加速发展的机遇。”雄心勃勃的大队领导决心带着这支组建不到一个月、缺经验缺人才缺装备的“新兵”闯一闯。

    任务下达后,全体官兵日夜奋战。突击队、攻关小组相继成立,没有黑板就把黑漆刷在墙上当黑板用,没有吊装设备就用原始的三脚架……一道道难题被攻克,一项项任务圆满完成。

    伴随着任务的实施,大队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在全军率先形成36种新装备中修能力。

    “当年组建,当年形成战斗力。官兵们用行动开创了战斗力保障力建设速度。”南京军区装备部部长孟昭斌说。

    打造装备维修保障升级版

    8月中旬,某大型复杂武器系统从演兵场一回来,就被送到大队“全身体检”。一周后,涉及7种单体装备的21个“毛病”全部被“诊治”。

    “过去完成这样的全面检修,要跑全国多个省市、10多家装备工厂。现在,我们就可以全部完成。”大队长吴西良说。

    随着大型信息化武器系统列装部队,原来的条块化装备保障模式,难以满足实战保障需求。为此,大队积极探索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模式,先后与10多所军地院校、厂家和地方企业进行联合,建设了通用装备维修保障中心等配套设施,建立了军民一体化修理平台数据库,形成了4种大型复杂武器系统、近百种型号单体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力量。

    大队还以网络化变革为驱动,运用数字化保障手段,推开基地化保障方式,构建了融业务保障、日常办公、安防监控、数据交互和远程支援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网络系统。

    在大队通用装备维修保障中心,记者看到,只要点开一台信息化处理终端,即可联通装备生产厂家和使用部队,实现三方远程会诊;数十种新装备电子交互手册,融汇了一台台装备维修标准、维修记录等各种数据,可以随点随用。

    “运用数字化保障手段和一体化保障模式,不仅节省了维修保障时间、提高了效能,更打造了装备维修保障的升级版。”大队政委阮群斌说。

    构建维修保障人才矩阵

    作为全军唯一综合性装备技术保障基地、战区三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重要力量,大队担负着雷达、导弹等专业近百种高新装备维修任务。

    “每一类装备包含很多专业,有的复杂武器装备系统甚至包含几十种专业。要想把大队承担的维修专业全覆盖,必须培养官兵掌握多种技能。”大队业务处长王健说。

    “强军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得分手。”大队党委确立了“人人精通一种装备维修、熟练一类专业维修、了解所有保障装备性能”指导思想。

    大队领导率先垂范。吴西良不到半年便精通某复杂武器系统3种单体装备的维修标准和维修技能。王健掌握了6大专业、112个工位操作技能。即使是政工出身的阮群斌也不甘落后,在各项练兵考核中门门优秀,被誉为“政工干部中的装备保障通”。

    为了提高官兵业务技能,大队通过压担子、定目标,让年轻骨干充当一线主角。此外,还建立起装备机关、科研院所、装备工厂和列装部队“四位一体”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建立了“联合攻关基地”“联合修理基地”和“教学实习基地”,逐步形成一批新型人才群体,并涌现出一批批多技能、专家型保障尖兵:“全军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万让鑫、“科研尖兵”单成进、“火炮神医”王柯……

    “如今,大队专家型、拔尖型、骨干型人才队伍已覆盖全专业、全系统。”吴西良说。

 
 
 相关链接
· 南京博物院扩建即将完工 “一院六馆”展陈扩容10倍
· 南京市纪委发出通知:违反"四个严禁"一律先免职
· 上半年南京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效提升
· 三方签署协议共建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