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浙江缙云:"鸭农"变"虾农"实现农业输出产业升级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13日 16时39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杭州11月13日电(记者方列)10多年前,浙江缙云4万鸭农闯天下的故事曾引起社会关注。如今,随着机械化养殖的普及,原有的养鸭产业受到巨大冲击。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昔日的“鸭农们”早已实现了农业输出的产业升级,转而从事养虾行业,产值收入成倍增加,在异乡再次做出了一番成就。

    “我以前在广东珠海一带养鸭,辛辛苦苦养了近20年,结果没赚到钱,反而亏进去20多万元,连续11年不敢回家,跟我同一批养鸭的有四五十人,同样不同程度亏本。”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村民朱南法对记者说。

    许多养虾比较成功的虾农的转型经历和朱南法非常相似:养鸭不但辛苦、风险大,而且赚不了多少钱,虽然养虾风险也大,但利润高,市场前景广,鸭农们在认识到这个商机之后,纷纷开始改行养虾。

    “开始养虾时受不懂养殖技术、产业链不健全、对虾价没有话语权等因素影响,大部分虾农都是亏本的。”缙云县总商会广西分会会长徐伟龙说。据他介绍,缙云人凭着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优秀品质,经过几年的摸索,掌握了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基本技术,并成立了党支部、商会和合作社,抱团经营,完善产业链。从2007年开始逐渐步入正轨,虾农慢慢开始赚钱。

    由于养虾时间短,效益好,造就了一大批拥有养殖经验的虾农,虾农收入迅速提高,从业队伍也不断壮大,已呈蓬勃发展之势。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东台山、珠海、湛江、阳江,广西钦州、北海、防城港、东兴等地养殖对虾的缙云虾农有近5万人,租用虾塘36万亩,总产值可达55亿元,虾农可收入35亿元。

    记者了解到,如今虾农的收入不仅局限于养虾卖虾。有的虾农还经营起了虾苗厂、饲料店、药品店。有实力的虾农还租下了大片盐酸地,经营起虾塘,仅塘租年收入就有几百万元。另外,为保证虾价的稳定,由缙云虾农组建的广西钦州石城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还投资1.2亿元,建立水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厂的成立,将进一步增加虾农的收入。

 
 
 相关链接
· 浙江省研究推进温州金改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
· 浙江省在美签6个合作项目 投资额达11.25亿美元
· 浙江温州市举行“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动员大会
· 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在宁波举行 浙江省长致辞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