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边角的群众早日实现康居梦
——宁夏银川市高标准改造“城中村”“城边村”
新华社银川11月20日电(记者李春雷、任玮)“今年再不用早早储煤过冬了,新房的暖气烧得好,你看这卫生间里还能洗热水澡呢!”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满春新村一区,年逾古稀的马义海从老旧的平房搬进102平方米的楼房新居,高兴的领着大家四处参观。
满春新村小区是银川市兴庆区康居工程安置小区之一,这个工程以改造城中村、城边村、棚户区为主要内容。2013年,和满春新村一样的12个康居小区即将建成,届时将解决2.5万多“城中村”“城边村”搬迁群众的住房问题。
伴随城市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城中村”“城边村”出现在城市边角、城乡接合处。满春村是兴庆区的一个“城边村”,这里居住的多是农民、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每天体验着“夹缝”中的生存状态:房屋低矮破旧,不通上下水,“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兴庆区全面实施康居小区建设工程。2013年,兴庆区计划总投资93.1亿元新建12个康居小区,建成住宅2.5万套。兴庆区区长朱韶峰说,康居工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安置区建设使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提高,享受同城化公共服务,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和城市整体形象。
“有亲戚来我家做客,说我们新房的质量比商品房还好,公摊面积又小,和城里的小区一样还有超市和幼儿园”。马义海的老伴告诉记者,拆迁安置后,他们老两口和3个儿女没花一分钱分得四套楼房,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朱韶峰说,康居工程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对城中(边)村的建筑物准确丈量测算为依据,将拆迁与安置规划合理统筹,并以公开透明的安置规划促阳光拆迁。
为确保群众满意、放心,康居工程坚持政府主导,12个康居小区中9个项目由政府主导建设,按照“地段优先,建设优质,环境优良,管理优化”的标准,改变以往康居小区多数选在偏远地段的做法,优先考虑安置群众的交通、配套设施及方便居住等实际问题,将主干道两侧交通便利、适宜居住的地段留给康居建设项目。
同时,兴庆区对所有康居工程采取公开竞标方式,引进实力强、信誉好、工程质量过硬的央企及国内大型企业进行建设,并严格实施施工企业的准入与退出制度,设定投标单位缴纳履约保证金制度,确保施工企业资质。
据兴庆区康居工程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永丽介绍,康居小区全部按照普通商品房住宅标准建设。在户型结构、小区景观绿化等方面征求各方意见,并细化内部配套设施安装内容,按照大多数群众意愿,提高门窗、瓷砖、卫浴等建材的质量,确保建设质量不降标准、不打折扣,群众充分得到实惠。
承建满春新村安置区的新世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夏永贵说,他们在规划选址、开工及交付使用时间、户型、面积、进度等方面严格兑现合同,并从安置群众需求出发,推出多种户型的简装样板房供选择,安置区建成后居民可“拎包入住”。
记者在这些样板房看到,天然气壁挂炉、太阳能热水器、厨卫等设施一应俱全,安置群众只需缴纳每平方米400多元的装修费即可入住,而同等水平装修费用的市场价约为800-1000元。
不同的康居小区推出多种“安置套餐”供群众选择。在兴庆区永安巷永乐家园小区,工程项目负责人宁夏富地房地产公司总经理王平告诉记者,他们在总面积10万平方米的安置小区配建了近2万平方米的商铺,有需要的安置群众可以选择“住房换商铺”,既安居又乐业。
为确保康居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兴庆区还制定了工程建设质量、建设工期管理制度以及建设用材管理制度等,每月对各工程项目定期检查,并在发挥监理单位现场监理作用的同时聘请安置群众做义务监督员,与质监、安监部门协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