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首次明确262个资源型城市2020年发展目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12月03日 16时08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高敬、江国成)3日公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首次确定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2020年发展目标,包括:资源枯竭城市的历史遗留问题要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

    规划还要求资源型城市中的资源富集地区2020年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格局基本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健全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说,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的人口只占4%,但是这些城市的棚户区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失业矿工、低保人口均占全国采矿从业人员和低保总数的十分之一,需要治理的沉陷区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为帮助资源型城市摆脱“因矿而生、因资源枯竭而衰”的魔咒,这份规划将资源型城市分为矿业城市和森工城市以及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类,明确了“分类引导,特色发展;有序开发,协调发展;优化结构,协同发展;民生为本,和谐发展”的发展原则。

    规划还就资源保障、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具体目标。

    根据规划,到2020年,有关城市的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资源产出率提高25个百分点,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接续基地,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重点国有林区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稳步增长。同时,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恢复治理率大幅提高,因矿山开采新损毁的土地得以全面复垦利用,新建和生产矿区不欠新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规划还明确了资源型城市民生发展目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为破解制约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规划提出完善开发秩序约束机制、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利益分配共享机制、接续替代产业扶持机制五项长效机制,分类引导各类城市科学发展。

 
 
 相关链接
·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要解决四个问题
· 《规划》内容提到:资源型城市要率先建立五大长效机制
· 杜鹰:资源型城市要避免“油水快流”不正确政绩观
· 《规划》首次在全国确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