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社科院:边疆考古新发现突出民族文化融合现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12月06日 19时12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记者 汪永基)在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日前闭幕的“中国边疆考古论坛”上,30余位专家学者在发言中均提到我国边疆考古新发现中普遍存在和突出显露的民族文化融合现象,表明边疆考古核心价值在于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与会边疆考古的专家学者几乎一致认为,日渐凸显作为的边疆考古以其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证实区域地缘文化多元一体的基本特征,进而证实中华文明博大包容的文化交织结构与无法分割的历史必然。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魏坚教授介绍,近年来我国边疆考古发掘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进展和成就,有相当一批最新、最前沿的考古发现,展示了自然地理、历史地理和政治疆域形成文化区域的演进发展,为研究人类文明共同进步课题积累了丰富考古资料。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6位学者在论坛上分别通过主题发言,介绍了他们在2013年度边疆考古中最新的田野发掘研究。

    丛德新研究员介绍,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的新发现,通过遗址出土随葬陶器、石研磨器、骨制鱼鳔等特色器物,为研究新疆地区乃至中亚地区的青铜文化形成提供了重要资料,

    巫新华研究员介绍,距今约2500年的新疆帕米尔曲曼黑白石条墓葬发掘的新收获,发现了大量用火遗迹,并首次发现拜火教入葬使用木制“火坛”的明火入葬习俗,为本地区拜火教的起源提供重要依据。

    郭物副研究员介绍了新疆青河县三海子遗址的考古新发现,初步认定该遗址中直径达210米石堆遗迹有可能是欧亚草原上最大的石堆遗迹,从中发现大量有图案的鹿石、盾牌石和祭祀坑,可能是公元前第一千纪早期游牧王国的祭祀中心,从而有力揭示了礼仪活动在草原文化社会中的作用。

    仝涛博士介绍了西藏阿里考古的新发现和新研究,在发掘中发现有前吐蕃时代的墓葬和房址包括黄金面具和彩绘陶器等重要随葬品,为西藏早期文明演进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考古所王仁湘研究员在论坛上提出,2013年度的六项发现研究很重要,但还需要进一步更细致的工作。边疆考古也可以说是民族考古,要研究民族文化、习俗和血缘融合的历史现象,边疆考古除了学术研究,也要考虑政治问题。

    来自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暨南大学、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相关链接
· 对口支援新疆:越天山心手相连 逐梦想造福边疆
· 吉林警民文艺队走边疆送欢乐
· 为边疆农业撑保护伞—新疆农业保险服务三农调查
· 王正伟:加快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
· 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任务书
· 欧洲7国驻华使节抵达云南考察中国边疆扶贫成效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