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 余晓洁、罗沙、李志晖)正在进行环月飞行的嫦娥三号探测器计划14日晚间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如果一切顺利,嫦娥“三姑娘”成功落月之初的数小时里会有两个精彩看点:一是着陆器和巡视器两器分离,二是巡视器环绕着陆器与着陆器互拍。两器上各有一面五星红旗。
嫦娥三号探测器是着陆器与巡视器的组合体,其中巡视器俗称月球车。经全球征名,我国首辆月球车得名“玉兔”号。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介绍,嫦娥三号落月后,探测器首先进行初始化,着陆器打开太阳翼开始充电,将定向天线指向地球并与地面建立联系。初始化完成后,“玉兔”号要从“嫦娥”的怀抱中“走”出来,即两器分离。
两器分离由一连串技术含量极高的“慢动作”组成。着陆器展开转移机构与月面平行,为巡视器驶上月面“搭桥”。巡视器在着陆器顶端展开太阳翼和桅杆,先对着陆区域进行环视成像,然后缓缓行驶到转移机构上。接下来,转移机构解锁,伸出的那一端缓慢降至月面。月球车随即自行驶离着陆器,并与地面建立直接联系。
“驶上月面后,巡视器将行驶到着陆器周围多个不同的位置。巡视器使用全景相机,着陆器使用地形地貌相机,两器互拍照片。”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说,两器互拍,是本次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的标志。
此后,按照计划,着陆器将进行为期1年的月面就位探测,巡视器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月面巡视探测。
科普:月球上有哪些中国人名与地名?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余晓洁郭丽琨)正在绕月飞行的我国嫦娥三号探测器计划14日晚间择机月面软着陆。月球,这个地球的近邻上有没有留下中国人的名字呢?有!
从望远镜被发明开始,人类陆陆续续对月球上的一些地形单元进行了命名。从1935年开始,国际月面地名命名委员会相继对这些地名进行了整理和确认。2010年,我国利用嫦娥工程影像数据首次申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获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月面上的三个撞击坑用我国著名科学家蔡伦、毕昇和张钰哲的名字来命名。
根据国防科工局的资料统计,月球上共计有14个以中国人名和地名命名的19个月球地理实体,包括12个撞击坑、2个月溪和5个卫星坑。
这14个中国人名和地名包括:石申、蔡伦、张衡、祖冲之、李白、毕昇、郭守敬、万户、高平子、张钰哲、神话传说中嫦娥和瓷都景德镇。此外,1976年和1985年有两条月球正面的月溪被外国人分别用两位中国妇女的名字命名。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至今无法确认这两位发音为“Wan-Yu”和“Sung-Me”的中国女性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