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2月16日电(记者 张紫赟)整合涉农资金,以避免“撒胡椒面”;村企共建,实现以工促农、工农互惠;农民自筹资金,发挥主体作用。今年以来,安徽省铜陵市以增加财政专项投入为先导,探索构建农民群众、社会资金等各方面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破解了长期阻碍美好乡村建设的资金难题。
为统筹城乡发展、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安徽于2012年9月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涉及农村环境整治、产业提升等多方面。然而,由于支农政策缺少有效整合,许多项目资金变成“撒胡椒面”,加上农村人口多、建设任务繁重,资金紧缺成各地市普遍遇到的难题。
对此,在全市安排1.25亿元专项资金基础上,铜陵市通过对全市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梳理统计,编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指导目录,组织相关涉农部门报送年度计划,将整合后资金集中投放到美好乡村建设。
作为工业化率近70%的城市,铜陵市响应中央以工补农、工农互惠的号召,倡导企业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同时,坚持市场化导向,鼓励企业到农村发展适合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带动形成一村一品。
获得企业1000万元支持的铜陵市金凤村正在进行房屋改造,村委会主任钱云红告诉记者:“与企业共建,不仅让农民看到村貌变化,而且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让农民增强致富信心,发展多种经营。企业也能拓宽发展领域,实现共建共赢。”
此外,铜陵市采取以奖代补、以物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鼓励农民自主投入建设美好家园。截至11月底,全市农民自筹资金7181万元,按照建设规划要求,自主投入实施室内、房上、宅旁的美化、亮化和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