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12月20日电(记者刘大江 邱明)20日,深圳市首例原农村集体工业用地,以1.16亿元价格顺利挂牌出让。深圳首宗“农地”入市,其意在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实现同权同价,纠正以往土地溢价收益主要归于政府的利益分割模式。
20日15时许,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大厅电子屏幕上的红色字体显示:首单入市“农地”,被深圳市方格精密器件有限公司摘得。该地块位于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社区,占地面积为1.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99万平方米,规划用途为工业用地(新型产业用地),土地使用年期为30年。
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平台显示,自12月11日挂牌起至挂牌结束,深圳市方格精密器件有限公司为唯一竞价人,根据出让规定直接确定为竞得人。
此次“农地”顺利入市,为土地出让过程中如何实现政府、农民利益共享,迈出重要步伐。记者了解到,本次交易所得收益分割,探索“3:7分成加20%物业”模式,即出让款70%纳入深圳市国土基金,凤凰社区获得30%,并无偿取得总建筑面积20%的配套物业。这意味着凤凰社区可获利3480万元,无偿取得商品房性质配套物业13980平方米。
深圳在2004年左右基本实现土地国有化,但原农村集体实际占用大量土地,却因土地权益不明晰、缺乏相关政策支持而无法入市。今年1月,深圳市政府出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1+6文件”》,明确表示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符合规划的产业用地可进入全市统一土地市场,并明确了交易方式和利益共享模式等内容。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宗土地并非法律意义上的集体建设用地,而是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实际占用的土地,土地权益尚未充分厘清,但通过政策创新得以入市交易,盘活利用,同时土地出让收益实现政府和原村集体共享,为实现不同权利主体土地的同价同权开辟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