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华时评:莫让农村成为记忆中的故园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12月29日 17时23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张旭东)“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用一句既充满诗意、又深刻有力的语言,讲出了农民掏心窝子的话,也唤起了奔走在城市中人们对故乡的眷恋。

中华文明,根在农村,乡土文化亦是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这些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愈加富裕。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农业农村存在着“空心化”“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农业后续乏人,这些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曾几何时,沃野千里、麦浪滚滚,大人们丰收忙碌、孩子们摸鱼捉虾……昔日这些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风貌已渐渐改变,村子变空、逐渐冷清,一茬一茬的青年人离开农村,剩下的是被戏称为“386199部队”的妇女、儿童、老年人这些留守人员,农田在撂荒、农村渐荒芜。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然而统计显示,最近10余年里全国约有90万个自然村消失,目前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数量合计约1.5亿人。尽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一些自然村庄的消失是历史客观规律,但不能不顾农民意愿,让农民上楼、赶农民进城,有些不合理因素导致的农村人口结构失衡最终将不利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特殊,大部分国土面积是农村。按照当前全国13.7亿人口测算,即使将来城镇化水平达到70%,依然还会有4亿多人生活在农村。中国发展,农字为基。正如这次会议强调的那样: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农稳则国安。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各级领导干部固然需要熟悉工业经济,更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决不能“不识农时、五谷不分”,要多到农村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努力建设幸福美丽的乡村。

莫让农村成为记忆中的故园,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让地有人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知农意、贴地气、得民心,也鲜明体现了新时期下抓“三农”工作的战略指导思想,农业农村发展前景可喜也可期。

 
 
 相关链接
· 新华时评:城乡居民养老金何时走出"零花钱"的尴尬
· 新华时评:决不允许公共风景沦为少数人"会所花园"
· 新华时评:及时公布一个清楚的数据有多难
· 新华时评:莫让政绩冲动填埋掉我们的“乡愁”
· 新华时评:没有粮农的利益,就没有粮食的安全
· 新华时评:清理的是车房,清除的是特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