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8日,“雪龙”号在南大洋航行。当日,圆满完成国际救援任务并成功从南极重冰区脱困后,“雪龙”号继续踏上环南极航行的科考征程。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新华社“雪龙”号1月8日电(记者张建松)圆满完成国际救援任务并成功从南极重冰区脱困后,“雪龙”号继续踏上科学考察征程。自7日晚驶出重冰区至记者发稿时,“雪龙”号已向东北方向航行了200海里。
8日,“雪龙”号航行在南纬64度、东经147度左右的南大洋。这是一片稀疏的浮冰区,深灰色的海面上块块浮冰时而可见,偶尔可看到栖息着一群海鸟的淡蓝色冰山漂过,甚至还能看见鲸浮出海面喷水。下午,海面平静如湖,但天气阴沉,雾气加重,能见度不高。“雪龙”号迈着轻盈的步伐航行在海面上,最大航速达到15节。
目前,“雪龙”号上所有机器设备运行正常,海水淡化装置也开始启动,以增加船上的淡水供应。全体考察队员调整心情、集中精力,投入到下一阶段的科学考察任务中。大洋科学考察工作已正常开展。
8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临时党委召开会议,商量后续科考任务的调整方案,并上报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目前具体方案尚未出台。在此期间,“雪龙”号抓紧时间赶路,争取把后续科考任务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

雪龙号突围目击记:船头冰面裂开一条“闪电水道”
新华社“雪龙”号1月7日电(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能见度越来越差,“雪龙”号驾驶台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从早上五点一直到晚上五点,“雪龙”号一直在这片密集浮冰区的狭窄航道中艰难地向右转。>>>详细阅读
第30次南极科考现场直击:“雪龙”转身 百折不挠
新华社“雪龙”号1月7日电(记者 张建松)7日,期盼已久的西风终于吹到“雪龙”号所在海域,久违的阳光照耀着白色冰面。在被冰包围的狭窄空间,“雪龙”号缓缓地倒车、加速、前进、破冰、转向,小心翼翼地循环往复,百折不挠,努力掉转船头。
窗外是一望无际的白色坚冰。“雪龙”号船尾的地平线尽头,白色的天空下有一抹淡蓝色,那里就是清水区。看上去近在咫尺的距离,只因“雪龙”号难以转向而显得十分遥远。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