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5日,中国重庆三峡杂技艺术团的教练、老杂技演员周海燕(右一)在辅导学员练习杂技。早晨6点半,中国重庆三峡杂技艺术团学员班的20多名孩子准时出现在练功房里,软功、劈叉、倒立……每项基本功都必须坚持至少30分钟。杂技团每年都会从三峡库区各地招收一些爱好杂技的孩子进行培训。“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孩子一进团就要开始为期5年的基本功训练。学员排练一个好的节目,从熟练到上台演出,需要花费至少1年的时间。”青少年队老师冯天桂告诉记者,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学员不到70%。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渠道的多元化,这些年杂技在三峡库区传承显得日趋艰难。为鼓励学员全身心投入日常训练,杂技团为学员提供食宿和稳定的演出机会,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仅2013年就在美国进行商演430多场次,全年共演出500多场次。成立半个世纪以来,三峡杂技团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员,他们出演的《双人顶碗》《柔术滚杯》等一批杂技精品节目,在国内外多次获奖。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1月15日,中国重庆三峡杂技艺术团两名学员在练习杂技抛砖。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1月15日,中国重庆三峡杂技艺术团一名小学员在练习柔术。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1月15日,13岁的学员骆俊龙(前)在练习杂技的基本功。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1月15日,13岁的杂技学员骆俊龙(右)和14岁的周义力在训练间隙休息。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1月15日,艺术团年纪最小的学员、7岁的杨珍惜在练习柔术。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