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用创新破除扶贫的坚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年01月25日 18时56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出扶贫工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日前制定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扶贫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当前,扶贫开发已进入深水区,全国扶贫对象容易脱贫的大都实现了脱贫,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这些地方大多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严重滞后,贫困问题呈现区域性、综合性的特征,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繁重,常规手段往往效果有限,这就必然要求有一个顶层设计、行动指南,才能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

    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意见》的核心内容是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以及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这些是扶贫攻坚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着力点。创新扶贫机制,就是要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全面提高扶贫开发的能力和效率。

    《意见》是扶贫开发认识上的一次重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重要论述,把扶贫开发作为关乎我们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置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意见》是扶贫开发机制的重大突破。体制机制具有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只有建立、完善并运用好新体制、新机制,才能使国家意志转化为各方面实实在在的行动,从而不断提升扶贫开发效果。比如考核,往往是上面考核什么,下面就集中精力干什么。长期以来,贫困地区和其他地区一样,政绩考核偏重于GDP,导致这些地方把工作重心放在招商引资、做大GDP上。如果不改革这种考核机制,扶贫开发“县抓落实”就会停留在口号上。又比如“瞄准”,只有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切实摸清谁是贫困人口、贫困程度如何、为何贫困、怎样脱贫、谁来帮扶,然后逐户建档立卡,因户施策,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才能解决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这些长期困扰扶贫开发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实施新机制,就是完善和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考核、瞄准机制。

    《意见》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丰富拓展。扶贫开发是关乎战略和全局的大事,需要全党动手、全国动员、全社会参与。《意见》从6种工作机制的创新、10项重点问题的解决,到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的具体要求,集中体现了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进扶贫开发,实行最广泛的社会动员,形成有利于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加快发展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从而更加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在全国范围内配置好扶贫资源。充分运用扶贫开发的新机制和新成果,必将彰显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战已经打响。“善战者,求之于势”。乘势而上,向着扶贫深水区进发,每一步都离不开创新的精神。扶贫攻坚路,悠悠中国梦。让我们满怀信心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洪流,以创新鼓起梦想的风帆,谱写我国扶贫开发的新篇章!

 
 
 相关链接
· 李文亮一行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开展扶贫慰问
· 水利部扶贫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
· 重庆扶贫“到人到户”有针对性 提高扶贫精准度
· 脱贫致富共圆梦—赣南等地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掠影
· 贫困县 意味政策倾斜 贫困帽 哪能戴上就不想摘?
· 中央财政推动革命老区、民族、边疆、贫困地区发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