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无纸化改革大幅提升通关效率 出口平均仅0.22小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年02月01日 08时50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记者 王希)记者从海关总署了解到,自2013年4月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在全国试点以来,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海关共办理无纸通关报关单2907.8万份,占同期报关单总数的54.7%。无纸化报关单进、出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分别为3.99小时和0.22小时,通关效率提高七成以上。

    按照传统的通关作业模式,一份报关材料,包括报关单以及随附的发票、单证等,一般为7至8页,最多的随附单证可达上百页。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流程中,从企业申报到货物放行,所有报关单及随附的纸质单证都转变为电子数据,企业不需要到海关现场和货运现场递交纸质单证,而是通过网络就可以完成申报、通关全过程。

    由于改变了原有的现场提交纸质单证的操作方式,企业报关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海关计算机系统对风险判别为低风险且符合快速放行条件的货物实现自动放行,并向货物存放场所和企业发送放行信息,企业即可直接办理进口提货或出口装运手续。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大大节省包括纸质单证打印、快递、保存及交通费用在内的运营成本。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张广志表示,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简化了现场单证审核手续,通过不断丰富完善风险参数,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强化风险研判、专业审单、实货监管、后续稽查等环节工作,在企业感受轻松与高效的同时,海关整体监管效能明显增强。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全国海关关长会上获悉,今年海关将继续深化通关改革、加快监管创新,年内无纸报关单量将力争达到报关单总数的70%至80%。  

海关发展新型通关监管模式支持跨境电商发展

    新华社北京1月27日电(记者 王希)记者27日从海关总署获悉,为探索适合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和监管措施,目前海关提出了一般出口、特殊区域出口、直购进口和网购保税等4种新型通关监管模式。同时,海关总署正在开发全国统一版本的跨境电商出口通关系统,预计今年上半年可完成。

    根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进出口快件、邮件总量近4.98亿件,同比增长42.7%。目前海关总署牵头在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广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依托电子口岸,建立口岸管理部门与电商、物流、支付等企业系统联网对接的信息平台,提前掌握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各环节的准确数据和状态,实现口岸监管的前推后移、分类通关以及全程无纸化通关管理,方便企业快速通关,有效解决出口结汇、退税等问题。  >>>详细阅读

重庆保税港区货物通关 从申报到放行仅需30秒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以下简称“重庆保税港区”)现代物流系统集成平台全面建成,企业货物通关,从申报到放行仅需30秒。这是记者近日从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重庆保税港区现代物流系统集成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验收会上了解到的。

    据介绍,2010年,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大学、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重庆分中心等8家单位联合申报了该项目,以支撑重庆保税港区的有效运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其中,市科委给予近48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近3500万元。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一行赴上海海关调研慰问
· 海关总署:船舶吨税电子支付管理系统开发完成
· 海关总署:CEPA实施十年 “香港制造”受惠显著
· 海关总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座谈会召开
· 海关总署介绍201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
· 林业局和海关总署公开销毁6.1吨执法查没象牙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