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开门炮”冰火两重天 图吉利保健康要寻平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年02月07日 18时10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沈阳2月7日电 正月初八,全国各地又迎来了“开门炮”,与往年相比,有些城市今年的“开门炮”依旧声音震天,灰霾弥漫;有的城市则实施“开门炮”禁令,一些商家开始用环保的方式取代。

记者采访发现,对于“开门炮”的争议依然很多,许多人称,放鞭炮不是产生雾霾的根本原因,不让放“开门炮”很矫情。

政府机关悄然“退场”商家“开门炮”依旧火爆

太原市并州北路一带聚集了多家电力、煤炭等企事业单位,还分布着多家金融单位分支机构。7日上午9时许,记者沿路前行,几乎没有发现一家燃放“开门炮”。家住山西省司法厅附近的市民吕彩辉感受到了“开门炮”的变化。“记得几年前附近鞭炮声震耳欲聋,好像是每年必须的表演,但是今年很安静。”

位于太原市五一广场附近一家银行分支机构,刚刚放完了两万响的鞭炮。“去年也放了,已经约定俗成了。”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过往年周边单位都放,但是今年少多了。在南内环街一家企业,几个年轻人放完鞭炮,又点起了礼花弹,爆竹响起,硝烟弥漫,震耳欲聋,吓得路人掩鼻皱眉、纷纷加快了脚步。

记者上午11点左右驱车前往山东省惠民汽车站的途中,在几公里之外就听到炮仗声声,在惠民县孙武村附近的武定府路段,绵延一公里的近百盒“炮阵”摆放在马路中间,有的已经燃放完毕,有的依然冒着火光,燃放炮仗散发出的浓烟将整段公路笼罩,能见度不超过3米。这宏大的“开门炮”引起不少围观,据说,这是当地一家房地产企业的“开门炮”。7日清晨开始,沈阳市区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8时许,记者来到沈阳市南塔商圈,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小家电经销商和日用百货批发市场。记者看到许多店面门前都摆满了礼花和鞭炮,大多摆放成“8”字形,寓意“发财”。鞭炮点燃后,“噼啪”的炸响声和一阵火光过后,大量灰白色的烟气腾空而起,很快街面上便浓烟弥漫,刺鼻的烟气呛得人呼吸困难。南塔商圈所在的天坛一街和文萃路是沈阳市的交通要道,燃放鞭炮和产生的烟气使过往车辆通行困难,许多司机只能减速慢行或停车等待鞭炮燃放完后才加速通过,一些路人则掩着口鼻躲闪着行走。

记者从沈阳市环保局环境空气质量发布系统了解到,7日上午8时至9时,全市空气质量由7时至8时的“良”下降为“轻度污染”,11个监测点位中,10个主要污染物为PM2.5。

挑“时辰”博“彩头”“开门炮”背后说道多

一位沈阳市民告诉记者,普通居民放“开门炮”一般是清晨在小区里燃放,商家燃放鞭炮则更加“讲究”,一般要挑好时间,8点开始陆续燃放。取8和“发”的谐音,图个吉利。山东烟台市一家经营监控器材的老板告诉记者,他燃放“开门炮”主要是为了图个好彩头,“员工第一天上班,开门炮像一个仪式,让大家打起精神工作。”

沈阳市南塔鞋城附近的一位私营业主告诉记者,周围店铺的业主在燃放“开门炮”时常常相互攀比,“你放得少了好像没赚到钱,另外人家门前红红火火,你家门前冷冷清清,比较难堪。”

一位经营小家电的店主看到记者拍照,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说,初八开门,大家都放,自己家不放“好像说不过去”。谈到鞭炮对空气的污染,他说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今年放的比往年少一些。

记者注意到,虽然今年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大都没有燃放烟花爆竹,但也有少数单位继续燃放。在辽宁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门前,燃放过的礼炮和鞭炮纸屑铺满地面,环卫工人正在清扫。记者尝试联系采访这家研究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随后,记者拨打该中心网站上的联系电话,发现是一部传真电话。

“开门炮”争论再起图吉利还是要健康?

今年春节,杭州、长沙等地基于环保考虑,实施了“开门炮”禁令,要求春节长假结束上班首日,全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不得燃放烟花爆竹。记者在杭州、长沙等地采访了解到,受禁令影响,今年两地“开门炮”燃放数量锐减,给城市环境带来较大改观。

然而,围绕“开门炮”的争论并没有停止,反而随着禁令的实施引发新的争议。

不少长沙市民认为,在雾霾围城的严峻形势下,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是提高空气质量,重现蓝天白云的必然选择,传统习俗在新形势下理应求变求突破。

一些商家的观点则针锋相对,记者采访中问到是否考虑空气污染,一位企业主说,放鞭炮不是产生雾霾的根本原因,“燃煤,企业排污污染更重,不让放鞭炮,太矫情了!”也有部分商家认为“开门炮”是一种年俗,治理雾霾应当是政府部门的事。

记者了解到,有一些商家采用环保方式取代“开门炮”。在沈阳市三好街,一些经营电子商品的商家开业当天买来许多气球,通过组织员工踩气球“开门”,既环保又营造了热烈的气氛,但这样的现象并不多。

辽宁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思宁认为,“开门炮”作为一项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民众燃放无可厚非。政府通过实施禁令要求禁放“开门炮”有些简单化,“过去几年围绕着是否应该春节期间禁放烟花爆竹争论过一段时间,但后来的政策大都松动或解禁了,说明民俗仍然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应当尊重。”她认为,政府部门通过带头示范,引导市民逐渐减少“开门炮”燃放数量或寻找新的替代品,是比较可行的选择。

“治理雾霾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和支持的工程,如何在保护传统习俗与环保、健康方面寻求一种平衡,是对政府主管部门、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考验。”(记者 孙仁斌 魏飚 刘良恒 高洁)

 
 
 相关链接
· 烟花爆竹遇“严寒” 是否该为环保让路?
· 山东潍坊以“壮士断腕”决心打响环保攻坚战
· 河北:新型环保产业聚集 助力经济发展
· 台湾经济环保事务主管部门阐述两岸服贸协议利好
· 陈政高会见丹麦议会代表团 加强环保等方面合作
· 安全监管总局:我国将推进烟花爆竹产品环保化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