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新华社记者 周文林)从通用顶级域名根解析故障到手机病毒泛滥,从个人信息被泄露到网络诈骗猖獗,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诸多安全问题近年来已日渐凸显。与此同时,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快速崛起,也对互联网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塑造互联网安全环境已刻不容缓。
互联网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但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同时,安全问题同样严峻。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方面,根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日前发布的报告,2013年新增手机病毒包数是2012年的4.47倍,垃圾短信数量是2012年的2.4倍,手机病毒、垃圾短信的数量都在不断刷新纪录。
同时,随着网购的快速发展,木马病毒和“网络钓鱼”也直线上升,尤其是在重大节假日、黄金周期间,瞄准旅游、机票、酒店、礼品等购买需求的网购欺诈更是大幅攀升。以今年春节为例,根据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的统计,截至2014年1月13日,该联盟当月已认定并处理订票类钓鱼网站841个,其中春节购票需求是导致此轮钓鱼网站暴涨的主要诱因。
在互联网基础的域名解析领域,安全性更值得关注。今年1月21日下午国内很多网站都出现间歇性无法访问的情况,大量DNS(域名解析服务器)处于瘫痪状态,经排查发现是国内通用顶级域名的根解析出现问题所致。这次故障再次凸显了域名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作为互联网最核心的基础设施,全球有13个DNS根服务器,但没有一个部署在中国境内。
不规范竞争催生互联网乱象
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内激烈的竞争导致企业的不规范行为不断产生,也成为威胁用户上网安全的重要原因。
由于盗版能大大降低成本、攫取高额利润,致使一些企业大肆通过制造盗版手机游戏牟利,也使这一领域也成为病毒的重灾区。根据百度手机卫士的统计,2013年第四季度国内吸费病毒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其中67%以上病毒都伪装成了手机游戏,由此甚至形成了黑色产业链。此外,根据腾讯手机管家的统计,2013年收到用户举报垃圾短信达到7.39亿条,其中广告类短信高达92.61%。由于目前国内对这些行为仍存在管理盲区,打击力度不够,行业的健康发展堪忧。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不经过用户允许就擅自收集、上传用户个人隐私信息,不经过用户同意就向其推送广告、垃圾短信,都造成用户上网的安全风险。此外,一些大型企业为了竞争而“绑架”用户的行为,也给用户上网安全带来了隐患。曾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的“3Q大战”,极大凸显了网民在自身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薄弱。在两家大企业“二选一”的选择面前,网民自主选择的话语权被边缘化。
新技术、新应用对互联网安全提出新要求
诸多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新课题,同样是互联网安全亟待关注的问题。
如今,从打车支付、商场购物到买电影票、买彩票等,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各种移动支付、新型支付迅速普及。根据CNNIC的报告,截至2013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2.6亿,增长率为17.9%,使用率提升至42.1%。
同时,从去年开始,互联网金融也得到快速发展,以余额宝、百度百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异军突起,其中百度首款互联网理财产品销售不到4小时即达到10亿元,显示了互联网金融的强大实力。
但同时,这些互联网领域的新应用仍处在发展初期,不仅在技术上需要不断完善,也面临着售后服务、法律规范等领域的跟进。例如,互联网金融涉及金融产品的安全、相关政策的监管和风险控制。如何让用户在充分体验互联网金融理财带来的便捷的同时,降低网络安全风险,显然应该是今后各方关注的焦点。
创造良好网络安全环境亟待各方合力
互联网安全不仅事关国家安全、金融安全和行业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每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毫无疑问,打击网络犯罪、规范不正当竞争行为,应该是今后主管机构工作的一个重点。及时掌握网络犯罪新手法、新趋势,铲除黑色利益链,有效遏制网络犯罪,应该成为主管机构对网民的公开承诺,这是网络环境安全提升的信心之源。
从互联网基础安全的角度看,中国要通过提升自身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影响力,争夺互联网的国际话语权。同时要增强安全意识,做好预案。在一旦发生类似DNS根服务器故障时,要做到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提升网络安全环境,还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根据CNNIC的统计,目前10岁-19岁的网民已占网民总数的24.1%。这个群体数量庞大,但普遍缺乏网络风险意识。为他们塑造一个安全的上网环境,对他们未来的成长无疑意义深远。
从整体上看,互联网安全面临的问题既来自不同方面,又新老交织。显然,依靠任何一方单独的力量都无法有效解决,因此,包括政府、教育工作者、青少年以及互联网从业人员等都必须共同行动起来。
涓涓细流,终成大海。在塑造中国互联网安全环境的过程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应是看客,任何点滴贡献都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