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领导活动>> 地方领导
 
广东省长黄华华:千方百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06月2日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

  5月30日下午至6月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率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河源市就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调研。黄华华一行风尘仆仆来到河源市的五县一区,深入到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关工业园区、企业和学校、恐龙博物馆等展开调研。他详细了解了有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鼓励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争创自主品牌,加快发展。

    5月31日下午,黄华华来到龙川一中,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当看到一幢幢整齐的现代化校舍时,黄华华十分高兴,并关切地向学生询问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他勉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本领,立志成才,将来报效祖国,多做贡献。

    6月1日上午,黄华华察看了即将通车的河龙高速公路,他要求有关单位抓紧高速公路建设进度,确保梅河、粤赣高速公路广东段按时建成通车。

  在听取河源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后,黄华华称赞河源市展现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对河源市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表示满意。他指出,2003年和2004年河源有了出人意料的新变化,经济发展势头好,社会事业有新进步,三个文明都有新发展。

    一是经济高速增长,去年实现生产总值173.06亿元,增长17.9%,创1993年以来最高增速;

    二是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两年将近翻了一番,去年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达38.16%,高出全省22.1个百分点,很了不起;

    三是县域经济发展迅猛,五县一区全面发展,尤其是县域财政增效明显,各县区财政综合增长率位于全省前8名之内,百分之百获得省的奖励,难能可贵;

    四是公路建设进展顺利,三条高速公路总长230多公里将于年内全部建成通车,乡镇公路质量也很高;

    五是教育事业发展有新突破,职业技术学院开工建设不到一年就招生,实现了高等教育零的突破,新建的几所中学水平很高,说明市委、市政府发展教育的决心大。

    总之,全市上下精神振奋,心齐实干,跨越式发展势头良好。

  如何千方百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黄华华强调,要充分认识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才能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发展县域经济是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优势所在。提高区域经济实力,重点是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落实“五个统筹”的结合点,县域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才能增强,广大基层特别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基层各种困难和矛盾的有效解决,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经济,只有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才能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县域经济对广东具有现实意义,县域经济落后是我省的薄弱环节,必须切实改变这种状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县域经济,去年专门召开会议,出台了政策措施,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扩大县域管理权限,等等。前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发展民营经济实际上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内容。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一要振奋精神,解放思想。能否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关键在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取决于领导班子的精神状态是否振奋,发展思路是否正确,工作作风是否端正。解放思想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这就是在农业为主导的地方一样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强市,事在人为。河源市2004年实现了工业占主导,几个县区工业都超过农业。山区落后就落后在工业,工业发展了,财政收入就增加,立竿见影;否则,取消农业税后,县级财政状况将不堪设想。

    二要认真抓好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县域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工业不发达是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商品经济意识淡薄。广州到河源的高速公路通车后大大加速了河源的发展,把山区和外界连接起来了,货物畅通,经济发展就加速。过去紫金很偏僻,现在东环路通了,把紫金连起来了,工业园区也搞起来了。再就是电源、电网建设。这是两个关键。

    三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工业园区是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结合点,是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发展园区经济是提高县域工业集聚水平,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集约发展的有效途径。县域发展工业一定要进园区,不能走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路。2003年2月,省里决定拿出4.2亿元,扶持14个市的工业园区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就实现不了。搞园区一要交通便利,充分利用交通优势;二要有优惠和便利措施,政府部门要提高办事效率,搞好服务。河源市领导带头招商引资,落实责任制的做法很好。

    四要以现成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产业。一个地区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关键在于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和把握,并充分发挥。山区应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确立主导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和名牌产品。河源有矿产、水资源、林木资源、旅游资源四大自然资源优势,发挥得很好,形成了矿冶、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纺织、建材五大特色产业。

    五要“以税为准”,培育税收大型骨干企业。发展县域经济的成效要落实到增加县级财政收入。河源市有些企业很有规模,发展潜力也很大,都是很好的税源。在扩大招商引资的同时,要推动“三资”企业尤其是独资企业自创品牌,转换升级,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税收。民营企业对增加税收作用很大,要加快发展。六要实行激励政策,调动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发展县域经济,县委书记、县长是关键。河源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与省激励型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相配套的考核、约束、监督、激励和奖惩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县委书记、县长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去年全省还有30%的县没有拿到省的奖励,要在全省推广河源市的做法。县长要善于聚财、理财,不懂财政的县长不是称职的县长。

 
 
 相关链接
· 黄华华:粤将重点推动粤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