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暖人心
——王鸿举调研农民工服务维权管理试点工作侧记
秧苗插完,稻谷未黄,正是农民进城务工的高峰时节。
8日、9日,市长王鸿举带着有关农民工的5个重要问题,来到正在开展进城就业农民服务维权管理试点工作的渝中区和沙坪坝区,访劳务市场、进街道社区,与农民工倾心座谈,为破题展开深入调研。
一问:生活状况
“你是哪里人,进城打工多久了,现在住在哪里,几个人住一间屋,条件怎样,房租多少,交不交水电气费,每月生活费要多少……”提问题的是市长王鸿举,被问的人,有的正在社区打乒乓球,有的在公寓休息,有的在活动室看电视,有的在批发市场工作,有的还在劳务市场寻找雇主,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农民工。
“背井离乡不容易,在城里找工作不容易,在城里生活也不容易,我们要尽量给他们提供一个能满足基本需要,安全、卫生、价廉、人性的生活环境。”在南纪门劳务市场,王鸿举对市场为求职者开设两元钱一天的农友公寓表示赞许。
“以前只能在商场外面站着看电视,现在能够舒心地坐着看电视了。”在土湾卓越农民公寓的活动室里,年轻的建筑工胡小刚开心地说。在这栋由中建五局三公司办公楼改建的农民工公寓里,住着400多名该公司的农民工,公寓不仅提供被褥、提箱,还专门为农民工亲属开设了探亲房。“这种方式既方便了业主管理,也为农民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应该大力推广。”王鸿举高兴地表示。
二问:技能培训
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王鸿举向来十分重视,每次到劳务输出较多的区县调研,加强对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培训都是他强调的重点。
南纪门劳务市场,拿着块写有“红案”招牌,正四处转悠的吴正明被王鸿举招呼到身边。
“你都会些什么?”
“我是厨师。”
“会不会其他的?”
“不会。”
“参加过劳动技能培训没有?”
“没有。”
再问旁边的一位求职者,也是想应聘当厨师。
“现在一般厨师的岗位几乎完全饱和了。”市场管理人员介绍道。
“你们自己也看到了,现在想当厨师的有这么多,工作肯定不好找,待遇也肯定不会很好。”王鸿举说,“今年,市政府拿出7000多万元对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与其在一座独木桥上挤,不如参加政府资助的培训,花钱不多,见效快,有的还包分配工作。即使不包分配,多一门技能,择业的范围更宽,也可能寻求更好的待遇”。
对一些美容美发、保健按摩学校在劳务市场设点,一边招生,一边安排实习学生为求职者免费服务的做法,王鸿举认为,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三问:子女教育
只要看到年纪大一点的农民工,王鸿举总要问问他们的子女情况。
来自涪陵的陈世安在朝天门附近一家运输公司当装卸工,妻子在杨家坪做清洁工,儿子正在老家参加高考。“我们出来打工,主要就是为了孩子读书,上大学。”陈世安说,“过几天我还得请假回去,看看孩子到底考得怎样”。
陈世安的老乡小王,一家三口都从涪陵来到了主城区,小王在朝天门市场当搬运工,妻子卖报,孩子则进了区里接收进城就业农民子女免收借读费的定点学校。“我们一家虽然住在一起,但都是早出晚归,难得坐在一起吃顿饭。”
闻听此言,王鸿举的心情显得十分沉重。“农民进城务工,非常辛苦,很难有精力照顾好子女,经济能力亦有限,难以承受过高的教育费用,一定要想方设法减轻他们子女入学的负担。”
王鸿举同时也指出,从孩子的成长考虑,家里有老人的农民工应该让子女在老家入学,“做父母的,平时要经常打电话,节假日尽量回家,多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四问:权益保障
“你们在城里受到过欺负没有,你们觉得最不公平、最委屈的事是什么?请大家实话实说。”在与农民工座谈交流时,王鸿举关切地问道。
没想到这一问,令来自黔江的小伙子文正华泪水涟涟。“我的家乡很贫困,我家只能供一个子女上学,我进了学校,但妹妹因为没有学费,只能失学在家。我从家里出来几年了,以前和朋友办公司,受到了一些职能部门的刁难。出门找工作,又被职介所坑骗。”
另一位来自四川广安的农民工小秦对此也有感触:“3年前,我刚到重庆的时候,就遇到几个人拿着手机,假装被我碰到地上,要我赔钱。”
根据渝中区和沙坪坝区的调查,目前,用工单位侵犯农民工权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未签订劳动合同、超时劳动、拖欠工资、没有为农民工办理各种保险等现象还比较普遍,对农民工的歧视现象仍然存在。
“农民工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侵犯农民工权益的问题,要一一进行仔细梳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要坚决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王鸿举郑重表示。
五问:人格尊严
“你们肩膀上扛的才是棒棒,人不是棒棒,你们也有自己的尊严。”每次听到有人介绍自己是棒棒,王鸿举都要这样说。
上大田湾社区联合工会下设了农民工工会,为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权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他们在社区享受到和其他社区居民一样的权利,据社区干部介绍,如今已有不少农民工不愿意再使用“棒棒”等有别于城市居民的称呼了。
王鸿举对此频频点头,“这是他们人格尊严的觉醒,是一种进步。我们的各种政策措施,都应该维护好他们的尊严,帮助他们尽快向市民转变。”
“就像农民工工会,为何一定要和社区其他工会分开?合在一起就叫做社区工会,也体现了对他们的尊重。”
每到一处农民工公寓,王鸿举都要询问怎样解决农民工家属探亲问题,对公寓开设探亲房、为农民工免费发放计生用品等举措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王鸿举同时也寄语广大农民工:我们要求城里人充分尊重农民工,农民工也应该学会遵守城市的秩序和城市生活的规矩,大家相互尊重,共同努力,建设好我们的新重庆。(记者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