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领导活动
 
亚洲减灾大会在京召开 华建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09月2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记者 崔清新 颜昊)亚洲减灾大会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目标是交流亚洲各国灾害管理经验,确定减灾行动优先领域,促进区域减灾合作。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威胁,而亚洲一直是世界上灾害发生最为频繁、损失最为严重的地区。近年来,亚洲各国高度重视并加强减灾合作。2004年年底的印度洋地震海啸灾害发生后,亚洲国家互相帮助,积极行动,迅速投入到救灾工作中,与世界其他国家、有关国际组织共同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紧急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为进一步推动亚洲减灾合作,华建敏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推动区域减灾和灾害救援领域的合作;二是建立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评估的区域合作机制;三是加强减灾信息和经验的共享与交流;四是加强资金技术援助和减灾能力建设。 

    华建敏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制定了“防、抗、救相结合,以防为主”的减灾工作方针,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减灾、救灾体制和机制。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救灾工作的首要目标,高度重视减灾救灾社会动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国家减灾能力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去年以来,加强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有效提高了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助能力。 

    会议由中国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外交部、北京市政府承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等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协办。 

    亚洲减灾大会由政策会议、专题会议和公共展览三部分组成。出席会议的代表共有450多人,其中来自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42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将参加4个高级圆桌会议,围绕将减灾纳入国家政策和发展规划、将减少灾害风险纳入到海啸和其他灾害的灾后恢复重建、社区灾害管理、区域减灾合作机制等问题,深入交流各国的经验和做法。与此同时,来自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多名专家学者,将围绕灾害预警与信息系统、灾害预防与减灾,以及灾害综合管理三个专题进行研讨。

    亚洲减灾大会是今年1月世界减灾大会和雅加达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的重要后续行动。会议将发表《亚洲减少灾害风险北京行动计划》这一成果文件。(完)

中国将与联合国合作建立国际旱灾防御中心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记者 崔清新 颜昊)27日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减灾大会上传来消息,中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与国际社会开展防灾减灾交流与合作,其中包括与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合作建立“国际旱灾防御中心”。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大会开幕式上说,中国目前正与一些亚洲国家和区域组织讨论签署双边、多边救灾协定。 

    华建敏说:“中国愿意与亚洲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分享中国风云二号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的有关资料,提供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参数,为区域各国进行灾害监测、预测、预警和评估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据介绍,中国将于2006年举办“中国-东盟防灾减灾研讨会”,以推动各国交流减灾经验,互相借鉴制定、实施国家减灾战略的成功做法。同时,中国还将于2006年出资为国际民防组织的26个成员国举办“防灾减灾国际研讨班”。 

    “中国尽管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技术力量有限,但我们愿意为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减灾能力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华建敏说。 

    于9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减灾大会,是今年1月世界减灾大会和雅加达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的重要后续行动,会议目标是交流亚洲各国灾害管理经验、确定减灾行动优先领域、促进区域减灾合作。来自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42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的450多位代表参加了大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