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2006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4月10日)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始之年。认真扎实地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清明已过,谷雨将至,我国一些地区气候异常,部分地区春旱不断加剧,各地陆续开始进入汛期。今天召开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防总)全体会议,回顾总结去年工作,会商分析防汛抗旱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工作,并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负责同志和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听取会议情况,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刚才,水利部鄂竟平同志报告了去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今年的工作安排意见,气象局许小峰同志通报了今年汛期的气象预测情况;大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请国家防总办公室充分吸纳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意见。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去年防汛抗旱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2005年我国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洪涝、干旱、台风灾情较重,主要有4个明显特点:一是汛情来得早、去得晚。2月中下旬,湖南、福建和浙江的一些河流就发生了超警戒水位的洪水。9月底到10月上旬,渭河、汉江发生了严重秋汛。二是洪水范围广、量级大。珠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福建闽江和黄河主要支流渭河、长江主要支流汉江等先后发生大洪水,其中珠江流域西江发生了191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渭河、汉江的洪水为近20多年来的最大洪水。三是台风登陆多、强度高。在我国大陆登陆的热带气旋多年平均为6.15个,其中2.15个为台风,2.5个为强热带风暴,1.5个为热带风暴。而去年在我国登陆的热带气旋有8个,其中台风6个,强热带风暴2个,台风强度明显偏高,影响范围明显偏大。四是部分地区干旱时间长、损失重。全国仅春旱受灾面积就达2.12亿亩。山西、内蒙古、海南、云南、宁夏等省区长时间持续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从总体上看,去年自然灾害明显重于常年。
面对严重的汛情、旱情和台风灾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正确指挥、果断决策,经过全国上下、广大军民的共同努力,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功地抗御了流域性大洪水。面对珠江、闽江、淮河、辽河等大江大河发生的流域性大洪水,特别是西江发生的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各地区、各部门紧急动员,积极应对,科学防控,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广大军民团结抗洪,确保了大江大河干流堤防无一决口。二是成功地抗御了台风和山洪灾害。在防御台风和山洪灾害工作中,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通过及时预警预报和广泛宣传,采取有效的应急管理,组织危险地区人员转移,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台风和山洪造成的人员伤亡。全年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常年减少47%。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汛期,有关省区为防御台风和山洪灾害转移群众1800多万人次,及时进行了妥善安置,使因灾伤亡人员大大减少。三是成功地抗御了部分地区的严重旱灾。受旱地区及早部署、广泛动员,普遍加大了抗旱工作力度,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努力保障生产用水,有效地减轻了旱灾造成的损失。
去年防汛抗旱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加强领导,正确决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全国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温家宝总理亲赴广西抗洪第一线,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洪救灾。国家防总先后召开了全体会议和主要江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将防汛抗旱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实施了有效的管理。在梧州西江抗洪保卫战中,明确重点,有保有弃,科学决策,弃守防洪标准较低的河东区,集中力量防守标准较高的河西区,成功抗御了超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充分体现了洪水管理的现代理念。
第二,创新机制,落实预案。去年汛前,国务院批准了《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也制定和落实了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根据珠江、闽江、淮河流域汛情的发展,国家防总及时启动了二级、三级防汛应急响应,加强防汛会商和决策部署,多次派工作组赴抗洪一线指导工作。广东、安徽等省启动防汛一、二级应急响应,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有条不紊地开展抗洪抢险工作。全国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得到健全和完善,应对突发旱涝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
第三,科学调度,主动防御。面对大江大河发生的严重汛情,国家防总、流域防总与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认真分析,加强预测预报,科学调度水库等防洪工程,减轻了防洪压力和损失。在淮河防汛的关键时刻,国家防总准确分析雨情、水情、工情,并充分听取淮河防总和地方政府的意见,作出了不运用蒙洼蓄洪区分洪、加强防守、充分利用河道行洪的决策,避免了蓄滞洪区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在防御辽河流域浑河、太子河洪水过程中,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将辽河干流20年一遇的较大洪水削减为一般洪水,大大减轻了抚顺、沈阳等重要城市的防洪压力。
第四,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国家防总、流域防总与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其组成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确保应对突发水旱灾害的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气象部门加强天气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气象信息;水利部门密切监视汛情,及时提出决策部署意见,做好防洪工程的调度和管理;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及时下拨水毁工程修复和应急抢险资金;民政部门及时下拨救灾资金,组织救灾工作;交通、卫生、商务、农业、铁路、公安、宣传等其他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相关工作。特别是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的任务,共出动11.6万名官兵参加抗洪抢险,发挥了主力军的重要作用。
去年防汛抗旱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一些地方防汛抗旱责任制仍不落实,山洪、台风灾害防御能力还比较低,水库、水电站防洪管理仍有死角,防汛基础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予以解决。
二、清醒认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防汛抗旱新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我们务必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对存在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对可能出现的灾情必须充分估计,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必须切实改进,对各项应对措施必须及早准备。
去年入冬以来,我国气候异常,一些地区气温较常年明显偏低,部分地方出现暖冬,山东半岛局部地区出现罕见的暴雪,华南、西南等地高温少雨。当前,华北、东北西部、西北东部、黄淮及西南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江南、华南北部地区连续低温阴雨,给春耕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常年同期偏多,防汛抗旱形势较为严峻。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一是对大江大河存在的问题不能忽视。黄河下游河势游荡剧烈,中小洪水时常形成“横河”、“斜河”,大洪水时甚至发生“滚河”,如抢护不及时,就会发生冲决大堤的危险。长江中下游干流局部河段崩岸严重,中下游蓄滞洪区安全设施不足,只能解决不足1/3人口的临时救生安置。淮河中下游防洪骨干工程正在建设中,大量险工隐患尚未处理,整体功能难以发挥。海河流域源短流急,洪水来得快,堤防多为沙土填筑,基础防渗性能差,新建堤防未经过大洪水的考验,下游河道淤积严重,排洪能力严重下降。其他江河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年夏季主要多雨带位于黄淮到华北南部一带,黄河、海河等江河几十年没有发生大洪水,出现大洪水的几率在增加,其他江河也有可能发生大洪水。
二是对抗旱工作存在的困难不能低估。受去年汛后降雨持续偏少的影响,部分江河来水不足。今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西北东部、华北大部、东北西部和西南部分地区,都已出现严重的旱情。截至3月底,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3亿亩,其中作物受旱5440万亩,有653万人、575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据预测,4月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仍将偏少,旱情还将进一步发展。另外,江南中部、西北中部地区还可能出现夏旱或伏旱。多数干旱地区抗旱水源短缺,引灌设施不配套,节水机制不健全,抗旱手段比较单一,抗旱能力明显不足。大部分地区尚未制定抗旱预案,抗旱工作还缺乏制度保障。今年汽油、柴油价格上涨,也会给抗旱工作带来一些影响。
三是对山洪和台风等突发性灾害不能轻视。山洪灾害突发性强,目前对山洪灾害防御缺乏有效监测和预报手段,预警难度大。山区群众居住分散,交通、通信十分困难,群众防范意识普遍淡薄,防御山洪灾害预案落实困难。去年因山洪、泥石流造成1400人死亡,占洪涝灾害总死亡人数的84%。沿海地区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制定防台风预案,有的虽然制定了预案,但台风监测、预警预报、群众转移避险方案等措施落实得不够。去年仅13号台风“泰利”就造成128人死亡。台风灾害每年都会影响我国,务必要加强防范。
四是对中小河流、中小型水库存在的隐患不能麻痹。近年来,中小河流、中小型水库存在的隐患已经成为防洪减灾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中小河流未进行系统治理、防洪标准低,经常发生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灾害,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去年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沙兰河发生山洪,造成117人死亡,教训十分深刻。中小型水库大多位于偏僻地区,点多面广,病险隐患多,通信、预警条件差,一旦发生险情很难及时通知下游群众避险,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各地区、各部门对今年水旱灾害形势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宁可把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些,把措施制订得更周全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些,绝不能心存侥幸,绝不能畏难厌战,绝不能麻痹松懈。
三、周密部署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
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责任非常重大。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扎实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工作,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水库、大中城市及主要交通干线的防洪安全,力保中小河流、中小型水库安全度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努力满足生产、生态用水需要,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5项工作:
(一)认真落实行政首长防汛抗旱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是我们防汛抗旱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各地要将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实到防汛抗旱工作的全过程。不论是防洪工程建设还是汛前准备,不论是防汛检查还是抢险队伍组织,不论是物资储备还是防洪调度,不论是人员转移安置还是抢险救灾,每一个环节都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防汛抗旱责任制的核心,是确保发生防御标准内洪水和干旱时不出大的问题;发生超防御标准的水旱灾害时,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避免出现工作不到位而使灾害加重的情况。要把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工作重点。要及时修订和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建立和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国家防总要加强督促和检查,并在汛前向社会公布大江大河重要河段、重点防洪城市、重点病险水库、重要蓄滞洪区的防汛责任人名单。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气象、水文等部门,要主动为防汛抗旱工作服务,密切跟踪分析天气和雨情、汛情、旱情的变化,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国家防总各成员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防总工作制度,切实履行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主动做好防汛抗旱的各项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与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的联系和协调,不断完善部队参与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机制和措施。
(二)抓紧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和防汛应急工程建设。去年一些地区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有关地区要抓紧修复水毁工程,按期完成任务。对水毁工程修复和工程除险加固所需资金,要及早优先安排到位,加强督促检查。各地要坚持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广泛发动群众,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抓紧病险工程除险加固、度汛工程施工,尽快恢复和提高现有防洪工程的设防标准。对汛前难以完成的工程,要制订应急度汛方案,落实有关措施,确保汛期安全。
(三)着力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山洪和台风灾害防御工作。水库安全度汛、山洪和台风灾害防御,是当前防汛工作的薄弱环节,要继续作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各地一定要做好水库的调度工作,始终把确保水库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水库在流域防洪中的作用,特别是一些防洪位置重要、以发电为主的大型水库,要根据下游防洪的需要适当调整水库运行指标,汛期尽可能多预留一些防洪库容,提高流域调蓄洪水的能力。要制订流域梯级水库的防洪联调方案和病险水库保坝措施预案。要切实加强山洪灾害监测,制订和完善防、抢、撤、救预案,落实群测群防的各项措施,努力避免人员伤亡。沿海地区要抓紧制订和落实各项防台风措施,加强海堤建设,提高群众住房的抗台风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四)切实做好抗旱工作。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高度重视当前旱情的发展,对今年可能出现的大旱,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把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作为抗旱工作的首要任务。推广抗旱预案制度,完善抗旱服务组织,增强社会抗旱能力。当前,要特别重视春季抗旱工作,充分利用正在开展的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紧对现有供水和灌溉设施进行维修、配套和改造,因地制宜兴建一批小型蓄水、引水、提水、集雨等应急抗旱设施,尽量多引、多提、多拦、多蓄水,千方百计储备抗旱水源。城市抗旱问题直接关系居民生活,关系社会稳定,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城市抗旱工作。要把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抗旱工作的重要目标,高度重视生态用水需求,努力改善水环境状况。
(五)切实做好防汛抗旱人员和物资准备工作。要从实战要求出发,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落实部队、专业抢险队伍和民防队伍,明确任务,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实战能力。要抓紧补充储备防汛抢险物资,按要求备足到位。大江大河安全度汛和抗旱所需要的应急经费,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要抓紧落实,尽早拨付。要加强蓄滞洪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落实区内群众保安全措施,确保蓄滞洪区能够安全、适时、有效启用。
另外,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大忙时节,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面部署,精心组织,落实政策,增加投入,搞好服务,切实抓好春耕生产和农村各项工作,为确保今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会后,国家防总要组织安排好汛前防汛抗旱检查工作,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大江大河重点地区和主要旱区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要将有关部门和行业的防汛抗旱准备情况纳入检查内容,全面推动各项汛前准备工作。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限期改正。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本地区的防汛抗旱检查,确保安全不留隐患、工作不留死角。
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夺取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