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领导活动
 
胡锦涛致电对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建成表示热烈祝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2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致电我国南极考察队,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建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南极恶劣环境中迎难而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建设中国南极昆仑站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考察队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并遥祝考察队员们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胡锦涛在贺电中指出,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建成,必将拓展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的领域和深度。这是我国为人类探索南极奥秘作出的又一个重大贡献。

    胡锦涛希望考察队员们再接再厉、连续作战,深入推进考察活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努力取得更多考察研究成果,不断谱写我国南极科考事业新篇章,为人类揭开南极奥秘、和平利用南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南极昆仑站站区计划总建筑面积558.56平方米,本次南极考察主要实施建设236平方米的主体建筑。考察站建成后,我国将有计划地在南极内陆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实施冰川深冰芯科学钻探计划、冰下山脉钻探、天文和地磁观测、卫星遥感数据接收、人体医学研究和医疗保障研究等科学考察和研究。

新闻点评:“从大到强”的跨越
——评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建成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记者 杨骏)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在中国人面前不再遥不可及。中国南极首个内陆科考站——昆仑站在冰穹A地区宣告建成。有关专家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已跻身世界南极科学研究的第一梯队,也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给中国南极考察队的贺电中指出,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建成,必将拓展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的领域和深度。这是中国为人类探索南极奥秘作出的又一个重大贡献。

    中国的南极科学考察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我国的南极考察事业起步较晚,但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南极科学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我国的南极科考事业进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

    1985年2月,我国在南极的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南端建立了首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实现了我国极地考察事业“从无到有”的发展;1989年2月,我国在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的拉斯曼丘陵地区建立了第二个南极科考站——中山站,实现了我国极地考察事业“从小到大”的发展。而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则是以昆仑站的建成为标志的。

    今年1月27日,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内陆队在南极内陆最高点冰穹A地区海拔4087米处建成了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冰穹A也称南极最高点,和经线交会的南极极点、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并称为南极科考的四大“必争之点”。中国南极昆仑站在冰穹A地区的建立将成为继美国在南极极点建站,原苏联在南极冰点建站,法国在南极磁点建站后,人类南极科考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实现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内陆的跨越。

    在南极内陆冰盖建立科学考察站,还体现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研究的实力。目前,世界上共有2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53个科考站,多数站建在南极边缘地区;除中国外,只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这6个国家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了内陆科考站。中国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认为,昆仑站的建成,标志着中国进入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实现了中国极地科考事业“从大到强”的跨越。

    中国南极昆仑站站区计划总建筑面积558.56平方米,目前建成的是236平方米的主体建筑。科考站建成后,中国将有计划地在南极内陆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实施冰川深冰芯科学钻探计划、冰下山脉钻探、天文和地磁观测、卫星遥感数据接收、人体医学研究和医疗保障研究等科学考察和研究,从而为人类探索南极奥秘作出更重要的贡献。

我国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

    新华社上海1月28日电(记者张建松)27日,我国在南极内陆“冰盖之巅”成功建立了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昆仑站,这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成为继美、俄、日、法、意、德之后,在南极内陆建站的第7个国家。

    记者28日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目前,世界上共有2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53个科学考察站,绝大多数考察站都建在南极边缘地区,只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和意大利、德国这6个国家,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了5个内陆科考站。巍然矗立在海拔4093米南极“冰盖之巅”的中国昆仑站,是目前南极所有科学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个。

    由于我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都在南极大陆边缘地区,25年来,我国南极考察也大都在这些区域展开。内陆昆仑站的建成,将实现我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向南极大陆腹地的历史性跨越。

    为了在南极内陆建站,从1996年至2008年,我国南极考察工作者锲而不舍地进行了6次南极内陆考察。2005年1月18日,我国第21次南极考察冰盖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到达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为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1月12日,我国第24次南极考察冰盖队再次成功登顶,为内陆站建设开展选址工作。

    据悉,昆仑站建成后,我国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南极内陆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其中包括开展冰川深冰芯科学钻探计划、冰下山脉钻探、天文和地磁观测、卫星遥感数据接收、人体医学研究和医疗保障等诸多内容。

科普:南极昆仑站什么样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落成,它位于南纬80度25分,东经77度06分,海拔4087米,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

    昆仑站主体建筑由11个工程舱拼接而成,它包括宿舍、医务室、科学观测场所、厨房、浴室、厕所、污水处理场所、发电机房、锅炉房、制氧机房和库房等。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吴军对新华社记者说,主体建筑主要采用模块化或集装箱式建筑构件组装而成,以减少现场的安装工作量。

    吴军介绍说,单纯的集装箱式构件节能效果较差,为减少油料消耗,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昆仑站的主体结构全部采用耐低温的不锈钢,外包复合加芯的保温板。这样,整个科考站设计成内部功能舱与外部保温层两部分,内部功能舱由若干个可独立运输的集装箱式预制工程舱拼接而成,施工人员在国内将工程舱及其内部装修、设备全部做好,把这些工程舱运往冰穹A地区组装后,再现场安装外部保温围护层。

    昆仑站室内设计与家具多采用暖色调,从而减少环境对科考队员造成的心理影响。昆仑站建设项目经理陈兆融介绍说,昆仑站内共设有10间宿舍,这种宿舍有些类似于火车的小包厢,有上下铺,但床更宽、更长,屋里有专门的空间放置行李,还有一张可折叠的工作台。由于处在高原缺氧环境下,在每个床头都有一个供氧终端,科考队员通过它可以补充氧气,缓解缺氧造成的不适。

    据介绍,目前建成的昆仑站主体工程的建筑面积为236平方米,包括生活区和科研区,可供15至20人进行夏季科考。根据规划,3至5年后,昆仑站将逐步升级扩建到558.56平方米,成为满足科考人员越冬的常年站。

    南极昆仑站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预计28日前后建成

    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包括对主建筑内部的公共区域进行装修、对主建筑进行保温测试和清理建筑垃圾。

    极地考察办副主任:揭秘冰穹之巅的我南极昆仑站

    中国为何要在这一地区建设科考站?内陆队队员将在建站期间面临哪些难题?建成后的昆仑站将包括哪些建筑设施?有哪些特殊的人性化考虑?……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吴军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为中国南极昆仑站揭秘。

    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站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

    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即将出征,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站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会上还正式发布了南极内陆站的站址和站名。

 
 
 相关链接
· 胡锦涛总书记春节期间在江西南昌看望慰问干部群众
· 胡锦涛到革命圣地井冈山同老区人民共迎新春佳节
· 胡锦涛强调:全力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 胡锦涛等出席
· 中国法学会第6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 胡锦涛等出席
· 胡锦涛接受肯尼亚等10国新任或首任驻华大使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