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大连9月10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日在200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发展内在动力
——在200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09年9月10日
尊敬的克劳斯·施瓦布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我对第三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
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经受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年初在冬季达沃斯论坛上,许多人忧心忡忡。经过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同舟共济,积极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开始缓慢、曲折的复苏。人们看到了曙光。值此关键时刻,各国政要、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相聚在这里,共同探讨“重振增长”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衷心祝愿本次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这场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巨大的。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从容应对,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我们遏制住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7.1%,投资增速持续加快,消费稳定较快增长,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前7个月,城镇新增就业666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有效控制财政和金融风险,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分别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和20%左右;银行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提高,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比年初下降0.6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1.1%。
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些成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自身国情,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结果。有人把一揽子计划简单说成是4万亿投资,这是一种误解。
——我们实施的一揽子计划,是以扩大内需为主、消费与投资拉动相结合的计划。新增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中,中央政府投资1.18万亿元,主要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地方和社会资金参与建设。我们大力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向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拉动转变。增加农民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对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给予财政补贴,对购买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拉动消费增长。前7个月,累计销售汽车731万辆,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15%。
——我们实施的一揽子计划,是当前和长远相结合、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统一的计划。截至今年7月底,中央下达的投资中,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社会事业投资占52.4%,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投资占24.7%,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22.9%。中央扩大投资的方向非常明确,主要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消除国民经济瓶颈制约,在积极拉动内需的同时,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制定实施10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既着眼于解决当前困难,又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抑制产能过剩,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大大增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实施的一揽子计划,是政府与市场作用相统一、发展与改革相促进的计划。政府资金主要投向公共领域,并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结构性减税约5500亿元,旨在增强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运用财政贴息、税收等手段,引导企业调整结构,兼并重组。调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今年重点推进的各项改革,都着眼于消除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我们实施的一揽子计划,是既保增长、又惠民生的计划。我们将公共资源配置向民生工程倾斜。在全国10%的县市区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000万人。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各级政府新增投入8500亿元,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央财政还安排429亿元,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方面的支出比上年增长29.4%。
总的看,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一揽子计划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也是及时的、有力的、有效的。但是,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世界经济前景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外需下滑的压力仍然很大;扩大内需在短期内受到多方面制约,一些行业、企业经营仍然困难,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一些刺激政策的效应会递减,一些着眼长远的政策收到成效需要时间。因此,我们不能也不会在不适当的条件下改变政策方向。我们将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一揽子计划,及时发现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胀在内的各种潜在风险,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女士们,先生们: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也不例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政策的着力点不仅在于克服短期困难,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全面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全面增强经济、社会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我们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以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部风险的必由之路。必须大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不断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特别要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兼并重组,防止重复建设。我们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任务,作为促进供需平衡增长的重要结合点。把发展服务业与调整需求结构结合起来,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
我们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更加注重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要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活力,关键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继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