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0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斯德哥尔摩参观哈马碧生态城。这是习近平在哈马碧生态城参观生态城租车系统的电动汽车充电器。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3月30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斯德哥尔摩参观哈马碧生态城。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侧记:可持续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
——记习近平副主席参观瑞典哈马比生态城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3月31日电(记者 齐紫剑)一路西行,春意渐浓。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绿意融融,碧波荡漾。
习近平副主席欧洲之行即将画上圆满句号。出访中,“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经济”“缓解资源环境制约”,这些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命题始终体现在习副主席此访与外国领导人的对话交流中。
“中国正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双方合作有巨大现实需求和发展潜力”……一踏上瑞典的土地,习副主席的会见、会谈,总是离不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地时间3月30日10时许,习副主席又专程安排时间,赶赴世界著名的充分体现生态城市理念的瑞典哈马比生态城参观考察。
船沿波罗的海顺流而下,哈马比渐行渐近。站在船舱里,习副主席眺望岸边——依山傍海,一栋栋“生态特色”的楼房比肩而立,一片片树林、草坪生机盎然。
面对环绕生态城的河流,习副主席关心地问道:“河流水质怎么样?”
“很好,春夏时节很多居民在岸边垂钓,钓到的鱼可以安全食用,”瑞典移民大臣比尔斯特伦答道。
船靠岸,小鸭子三五成群,嬉戏水中。比尔斯特伦说:“这是生态城的污水入海口,污水都经过了一道道把关,严格处理。”习副主席轻轻点头赞许。
岸边矗立一栋黄色住宅楼。“它以前是灯泡厂,现在改造成了居民楼。”比尔斯特伦自豪地告诉习副主席:“生态城以前被称为‘垃圾城’,厂房破旧、污染严重。上世纪90年代,经过一体化规划,环保主题融入生活方方面面,这儿不再是一个‘沉睡的地区’。前不久,斯德哥尔摩被欧盟授予‘欧洲绿色首都’,这其中也有哈马比的一份功劳。”
“生态城有多少居民?”“大约1万人。必须签署一份生态环保合约,才能成为‘哈马比人’,我就是‘哈马比人’!”要签约才能入住,生态城的特殊门槛引起中国代表团啧啧赞叹。
习副主席应邀来到比尔斯特伦家中做客。推开屋门,豁然开朗。宽大的落地窗,和煦的阳光,满屋温馨,几株盆花含苞待放。“充分利用太阳能,大窗户、大阳台,是这儿建筑的特色。”
“家具材料也自然环保吧?”“请当地一个木匠用废弃木材打造的。”
习副主席走进客厅、走进厨房,边看边问。“热水来自屋顶的太阳能取热器”;“房间排出污水,污水沉积腐烂,产生生物燃气供给燃气灶。”……比尔斯特伦答得十分认真,习副主席听得格外仔细。
下了楼,沿着河岸漫步。芦苇摇曳,草坪新绿。“雨水怎么利用?”习副主席又问道。“楼顶植物蓄水,花园和楼顶的雨水直接导入湖海;地表的雨水经降水沟沉积后,再流入大海。”
习副主席来到一栋居民楼前,空气中飘着芳草的清香。比尔斯特伦指着三个封闭柜:“这是我们的垃圾收集装置。”
“在中国,厨房垃圾处理是个难题,这儿如何处理?”
“它们属于有机废物,政府给每个家庭发放了可降解的塑料袋,专门装厨房垃圾。我们的垃圾细分成三类,倾倒后由地下管道真空抽取,再分类加工使用。”
路边,一辆有轨电车悠然驶过。习副主席感兴趣地问道:“交通方面的节能环保,采取了哪些办法?”“生态城拥有自己的租车系统和团体,35辆车由550个会员按需使用。”
“路边是电动汽车充电装置。”习副主席走上前,细细观察。“这种充电装置全市有多少个?”“大约100多个。”“电动车在瑞典的普及率如何?”“现在还不算高,但在逐年增加。”
走走停停,习副主席时而询问,时而深思,时而颔首赞许。他谈起中国说:“中国在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瑞典在这方面有先进的经验,哈马比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专门设立了‘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世界上先进的生态发展理念和成功经验。”
哈马比新闻官埃里克说:“我们和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合作。比如天津、无锡等地的建设,已经引入了‘哈马比模式’的一些理念。”
转过弯,就是哈马比的信息中心。比尔斯特伦拿出一张图,“这是1997年的情况”,图上污水横流,垃圾遍地。他又指指生态城的沙盘:“现在这变成了我们美丽的家园。”
“我们的目标是与90年代初期建设的小区相比,将整体环境负荷减少一半。现在‘哈马比模式’在逐步推广,最重要的是推广‘一体化规划、建设’的理念。”
“一些中国城市已经对我们开始感兴趣,每年大量中国游客来到这里,所以我们印制了中文画册。”
习副主席接过画册,一页页翻看。“今天来到生态城,给我很多启发。我看到了人与自然、人与城市最先进、最完善的结合。哈马比生态城不是实施某一个环保理念,而是对很多先进生态理念的综合运用。”
他指向窗外:“旧厂房的利用改造,家居建筑的采光节能,水系统的清洁循环,交通系统的科学高效,垃圾系统的处理再利用……这些对我们都是很好的启迪,值得借鉴。”
习副主席深有感触,即兴而谈:“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我们正积极推动城镇建设走环保、节能、和谐发展之路。开始就不能走弯路,生态建设要一步到位。我们在保持发展的同时,要把更加秀美的山川留给子孙后代。回国后我将推介你们的先进典型,希望更多的中国城市和你们合作。”
中午,离开哈马比,习副主席来到王宫,会见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古斯塔夫国王想起了1981年到访中国的情景:“把农村秸秆扔进池子里发酵,产生能量,循环利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习副主席笑着说:“您所说的是‘沼气’,现在中国新农村使用非常普遍。瑞典在生态建设方面有很多好经验、好做法,中瑞双方应该落实两国政府间环境、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城市协议,携手推进两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未来……”

习近平出席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3月23日,正在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理普京共同出席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举行的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这是习近平在开幕式上致辞。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正在俄罗斯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3日同俄罗斯总理、统一俄罗斯党主席普京共同出席了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在习近平和普京共同步入会场时,约六千名观众全体起立热烈鼓掌欢迎。
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很高兴来到友好邻邦俄罗斯访问,并出席中俄人文交流盛典——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俄罗斯人民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说,去年两国隆重庆祝了中俄建交60周年,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共创中俄关系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过去60年中俄关系走过的历程,深刻总结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经验,为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成为成熟、稳定、健康的国家关系。 >>>详细阅读
习近平在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上的致辞(全文)
习近平在明斯克会见白俄罗斯总理西多尔斯基

3月25日,正在白俄罗斯访问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明斯克会见白俄罗斯总理西多尔斯基。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正在白俄罗斯访问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当地时间25日上午在明斯克会见了西多尔斯基总理。
习近平首先转达了温家宝总理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说,建交18年来,中白两国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在关乎对方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彼此理解,坚定支持,成为可以信赖的好朋友和真诚合作的好伙伴。近年来,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日益加深,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扩大,人文交流日趋活跃,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详细>>>
习近平同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举行会谈

3月29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斯德哥尔摩与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正在瑞典访问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9日在斯德哥尔摩同赖因费尔特首相举行会谈。
习近平首先转达了温家宝总理的问候。他说,此次访问瑞典主要是同瑞方共同庆祝中瑞建交60周年,共同推动务实合作,充实双边关系。当前中瑞高层往来频繁,经贸合作密切,双方在环保、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合作十分活跃,相互了解不断加深。中瑞关系呈现全面深入发展的良好态势。在中瑞建交60周年之际,双方应进一步扩大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习近平就此提出三点建议: >>>详细阅读
习近平26日出席中芬工商界举行的晚宴并发表讲话

3月26日,正在芬兰访问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赫尔辛基出席中芬工商界晚餐会并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正在芬兰访问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当地时间26日晚在芬兰外贸与开发事务部部长韦于吕宁的陪同下,出席了中芬工商界举行的晚宴并发表讲话,来自中芬两国工商企业界代表约260多人出席。
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很高兴应哈洛宁总统邀请访问芬兰,并同芬兰工商界的各位朋友共聚一堂,愿借此机会向芬兰工商界人士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说,中芬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友谊跨越千山万水,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近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芬关系又有了长足发展。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