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领导活动
 
合作·发展·友谊—记贾庆林考察巴迪亚水泥厂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3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大马士革10月30日电(新华社记者 廖雷 拱振喜 人民日报记者吕鸿 杨俊)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以东80公里的阿布·沙马特地区,一座现代化的水泥厂拔地而起,在周遭荒漠上格外引人注目。

    由中资公司中材建设以“交钥匙”方式承建的这座巴迪亚水泥厂,不仅是中国在叙利亚最大在建项目之一,也是中叙友好合作的一个缩影。

    30日上午,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一行来到这里,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看望中叙员工。贾庆林勉励中方员工与叙方继续密切合作,力争使项目成为中国企业在叙建设的示范性工程,切实造福于当地人民。

    整洁的厂区,飘扬的旗帜,中叙员工以热烈的掌声、真挚的笑容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宾。在叙利亚政府高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陪同下,贾庆林走进中央控制室,与中叙员工一一握手。

    听取企业负责人的介绍后,贾庆林站在中控台前,与员工们亲切交谈。

    当听说这个厂完全由中方设计和施工、由中方自主研发的生产控制系统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工厂正常生产时只要3个人就可以在中控室控制所有生产环节时,贾庆林十分高兴。

    “坚持自主研发、科技创新是我们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证。看到你们取得的成绩,我感到非常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争取在国际市场实现更好的成绩。”

    巴迪亚水泥厂的建设,不仅将大大缓解叙利亚当地水泥供应紧张状况,还为当地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

    在会议室,贾庆林高度评价水泥厂的建设情况,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与业主和当地员工密切合作,力争使项目按期保质完工,成为中国企业在叙建设的示范性工程和中叙友谊的标志性工程。

    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贾庆林专门要求中材建设在项目完工后,继续为叙方提供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和备件供应,做好后续运营维护工作,确保叙方完全掌握生产和使用技术,使项目切实造福于当地人民。

    叙方表示,水泥厂项目技术、环保标准高,是叙工业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也是叙中人民友谊的象征和叙中互利合作的重要体现。

    同为文明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叙两国当前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共同任务,都在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这使中叙两国在前进的征途上更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致力于深化各领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在这里,中国建成了大马士革体育馆、哈马纺织厂等重要民生工程;

    ——在这里,中叙贸易额从2001年的约2.2亿美元,飙升至2009年的22亿美元,在投资、承包、技术等领域的合作成果斐然,成为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的又一典范;

    ——在这里,中叙两国文化交流、媒体交往、著作互译、语言教学等多领域合作方兴未艾,为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注入新活力;

    ……

    合作,是中叙人民共同的愿望;发展,是中叙人民一致的目标;友谊,是中叙人民共有的财富。

    挥手告别,车队渐行渐远,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两国人民团结友好的新篇。 

 
 
 相关链接
· 贾庆林抵达大马士革开始对叙利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 贾庆林抵达大马士革 对叙利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 贾庆林29日离京出访叙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四国
· 贾庆林出席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0周年纪念招待会并致辞
· 贾庆林出席中非合作论坛10周年招待会
· 贾庆林出席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0周年纪念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