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靓丽风景线——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5-08-26 21:54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 题: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靓丽风景线——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新华社记者 高敬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9%,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在生态环境部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水生态环境司司长蒋火华介绍了这一情况。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城乡的靓丽风景线,让每一片水域都成为百姓的幸福源泉。”他说,各地各部门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2024年,碧水保卫战晒出亮眼“成绩单”,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保持Ⅱ类;太湖水质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

水环境治理持续深化。各地深入实施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沿江11省(市)、沿黄9省(区)累计查出排污口23万余个,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超过90%;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90%。

水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推进。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办法出台,推动跨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基本覆盖;相关部门印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选择50个水体开展水生态监测评估和考核试点。

水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各地累计划定2.4万个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群众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2515条重点河流环境应急预案“一河一策一图”编制,有效管控流域水环境风险。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广泛,湖泊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难度相比河流更大。

蒋火华介绍,“十四五”以来,湖泊保护治理取得积极进展。相关部门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老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新三湖(白洋淀、洱海、丹江口)及洞庭湖、鄱阳湖、乌梁素海等作为重点,逐一明确水生态保护要点及重点工程项目。同时,大力推进污染物减排,推动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

生态环境部在长江流域选取13个湖库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并选取呼伦湖、岱海等受自然背景值影响明显的北方湖泊,科学开展水生态监测评估,客观反映不同类型湖泊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状况。  

2025年上半年,全国210个重点湖库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提升至78%,白洋淀水质达到Ⅲ类,抚仙湖、泸沽湖、洱海等高原湖泊水质保持优良。

他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深入实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标志性战役,全域推进大江大河干支流、小微水体保护治理,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源安全;深入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提升水生态环境监管水平。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杨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