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国继续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注重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坚持把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坚持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支撑农村义务教育的框架初步形成。在国家贫困县实施了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书本费、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对592个国家贫困县的17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除杂费、免费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还为中西部地区1700多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有效解决了困难地区农村孩子上学难问题。继续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两年来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为16万多个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配备了远程教育设施。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他们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各级职业学校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密切与企业、人才、劳务市场的合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专业结构,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快培养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各类人才。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达到650万人,实现了比上年增加招生100万人的目标,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高,2005年达到90%以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也进一步加快。为了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作出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高等教育继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2005年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接近1500万人,在学研究生超过90万人。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研究生分别录取496万人和36.7万人,比上年增加49万人和4万余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综合性、多科性高校增加,加强学科的优势互补,进一步优化了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以加强科学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推进素质教育,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加强。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重要批示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2005年,在全国组织了素质教育大讨论,素质教育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切实推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和教材建设。推进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青春健身运动。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条件更加坚实。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同题,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民办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民办普通高校从2000年的32所增加到226所,独立学院249所,总计在校生达到140万人。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制度和教育经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经费使用效益稳步提高。教师教育体系逐步走向开放,推进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取得新的成就。初中、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普通高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均明显提高。
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切实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按新政策、新机制运行。到2005年底,全国高校累计已审批贷款学生156万人,累计审批合同金额125.5亿元。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全国31个省份均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了“一费制”收费办法,切实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教育乱收费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学校收费行为逐步规范。切实解决高校招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高校招生工作中实施了“阳光工程”,建立和完善更加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体系,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招生乱收费、违规录取和中介诈骗现象大幅减少。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2005年达338万人。经过各方面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一次就业率保持在70%以上。(国研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