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15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问题,提出了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对于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重点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特别是粮食是中部地区的一大优势。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积极发展现代大农业,实现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繁荣。一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完善粮食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制度,继续安排资金支持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三是加大金融支农的扶持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城镇化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政策性保险机构在中部地区开展农业保险业务试点,引导商业性保险业务的介入,为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提供保障。四是加快中部地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特别要建设若干个重要商品粮基地,稳定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五是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从紧控制耕地占用的总量和速度,严格限制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节约和集约用地。

    第二,加强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中部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和经济安全。一是要加大对中部地区煤炭、石油、电力等重大能源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对能源的生产利用方式进行系统改造与提升。二是优先支持中部地区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鼓励重点矿山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回收率,提高综合开发利用能力。三是加大对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所需原材料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钢铁、石化、化肥、有色、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形成精品原材料基地。四是加快能源、资源整合和规模化生产,提高能源、资源的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具有发展市场和流通的区位优势。一是要搞好中部地区的交通规划,加强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水运、民航、长江黄金水道、油气管道等建设,构建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中部地区在全国交通运输格局中的枢纽地位。二是推进交通运输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加强铁路客运专线和开发性新干线建设,加快现有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及复线建设,推进铁路站场建设和改造,完善铁路枢纽工程;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及扩容改造,加大省际间公路干线建设和国道、省道升级改造力度;扩大省会城市干线机场规模,加快建设支线机场;加强长江中游及淮河中上游地区航道治理,改善航运条件,建设内河集装箱、大宗散货等港口设施。三是进一步推进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构建以武汉、郑州等全国性市场为中心,以区域性重点市场为骨干,以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为补充,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四是加大传统零售业改造力度,推动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发展。

    第四,支持基础比较好的老工业城市加快企业改组改造。中部地区传统工业具有相当的基础和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化水平,是中部地区崛起面临的重大任务。一是支持中部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重点支持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老工业城市振兴,在增值税转型、厂办大集体改革、社会保障等方面,比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给予支持。二是支持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企业加快经济转型,培育发展循环经济和接续产业,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对重点资源枯竭型企业关闭、破产、搬迁给予扶持。三是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大中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推进企业重组和技术改造,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减轻企业社会负担。

    第五,在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推进改革开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中部地区具有农业、资源、交通、人力等优势和区位优势,潜力很大,更好地把这些优势和潜力发挥出来,不仅有利于中部地区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全国的发展。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低端产品和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大,工业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低,老工业基地改造任务重。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崛起,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在抓好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的同时,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搞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开展干旱山区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特别要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搞好病险水库加固。加快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中部地区尽快形成综合性的交通运输网络。三是加大对中部地区的资金投入。在国家加大对中部地区重点农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投入的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中部地区,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拓宽投融资渠道,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境外投资者到中部地区投资办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引导加工贸易逐步向中部地区转移,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贸易结构。着力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加强指导和服务,扩大中部地区对外劳务输出的规模。(国研室提供)